海阳南茶北引"第一人"引领一个产业带动致富
中国茶网资讯:从最初几年的屡试屡败,到十年后引领一个产业蓬勃发展,海阳茶农钱树国虽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和事业的起起落落,却也在无悔的付出后收获了成就与荣誉。由于对海阳绿茶产业贡献突出,海阳市丹露春茶场负责人钱树国近日被授予"海阳市劳动模范"称号。
成就和荣誉背后,是备尝艰辛。2002年以前,钱树国在海阳市经营着一家纸箱厂,每年有十多万元的利润,日子过得很不错。一次与南方种茶朋友交流后,钱树国对种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南茶北引"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但在海阳市这个产业却还是一张白纸。2003年,在去南方进行了一次考察后,钱树国毅然停掉纸箱厂,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改种茶树,他因此成为了海阳市"南茶北引"第一人。同年3月,他开始尝试性种植30亩茶园,起初苗木长势很好,这也让钱树国对茶叶的丰收充满了期待。但由于缺乏经验,栽培方式不对路,2004年春天,苗木全部死掉,一棵没剩,损失高达20多万元。"南茶北引"过程中最难解决的苗木越冬问题成为横亘在钱树国面前的一道屏障。不服输的他开始琢磨怎样解决越冬难题,并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小弓棚越冬方法。
2004年秋天,不甘失败的钱树国再次种茶20亩,并邀请海阳市科技局、果业局的科技人员一同参与,集中攻关南茶越冬和抗旱等课题,钱树国的茶园---丹露春茶场也成为海阳市"南茶北引"的试验田。可这一次,还是以失败告终。
两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加在一起已经高达40万元,这让老钱背上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但老钱钟情于茶,所以他要干下去。
钱树国开始赴全国茶叶主产区进行详细考察,找出南茶北引的解决方案。经过详细考察和反复论证,2006年,他创办的丹露春茶场先后引进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等国家级优良品种,他再次种茶20亩,苗木获得90%以上的成活率。
经过四年的艰辛探索,钱树国不但攻克了在北方种植茶叶所面临的成活率低、抗旱防冻等技术难关,还摸索出一整套南茶北引高产裁培管理技术,形成了有别于南茶的海阳绿茶特色---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此外,海阳绿茶还有明显的保健优势。
种茶成功,钱树国没有忘了乡亲们。他开始倡导规模化区域种植,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镇成立分社,两年多时间,合作社社员由几十户发展到100多户,种茶面积达500多亩。
在钱树国的带动下,海阳绿茶开始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把企业与基地、茶农有机联系在一起,采取举办培训班、建立茶业生态示范园等形式,迅速壮大了海阳绿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