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让茶走向世界 让中国了解tea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中国茶网资讯:出场专家:冯建华,中国茶文化之"北派茶礼"继承人、北京史地民俗研究学者。中国人发现茶最早可以上推到四千多年前,据成书于汉代的《神农百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中国茶网资讯:出场专家:冯建华,中国茶文化之"北派茶礼"继承人、北京史地民俗研究学者。

中国人发现茶最早可以上推到四千多年前,据成书于汉代的《神农百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自唐代陆羽著述《茶经》创立茶道以来,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成为中华民族浩若烟海、璀璨的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内涵和形式,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更是产茶、饮茶的大国。然而,近年来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茶叶年产量达176.1万吨,出口仅31.35万吨,而斯里兰卡仅红茶这一项,每年的出口总量就达300万吨!中国所有种类茶叶的总出口量,不及斯里兰卡红茶这一项的13%。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低,缺少话语权,茶文化影响力弱小,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是茶叶大国而并非茶叶强国。

百姓早起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宋朝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元代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在那个年代,就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

到了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和进步,中国传统的茶叶却被挤进了礼品市场的一个角落,越来越符号化、仪式化,越来越远离了百姓的生活。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是与中国茶叶的销售与推广方式落后有关。

在中国,茶叶的商业属性仍是"农副产品",而在发达国家,茶叶早就是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业产品,许多国外"袋泡茶"就是工业化的体现。而且袋泡茶品牌已经渗透到各国百姓的生活中。这应该成为我们茶研究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茶走向世界,应先突破"茶"与"tea"观念

对于茶文化,笔者在三十年不断地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对许多国家的茶类产品有着深刻的了解。无论是日韩还是欧美的茶产品,其原料一栏大多写着"tea"一词,顶多是"redtea或greentea"。换言之,在更多国际茶客的眼中,"tea"就是"tea",茶就是茶!没有那么多的说道和讲究。所以中国人按照制作工艺划分的红、绿、白、黄、黑茶、乌龙茶、再加工茶类之说,老外根本听不明白,特别是欧美人。这对于他们而言,"tea"是原料,"袋泡茶"是产品形态,"某某牌袋泡茶"才是茶品牌。

所以我们要想同国际茶市场接轨,就要首先从思维模式上加以改变,因为"茶"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西方人不懂乌龙、发酵、半发酵茶,再加工的茶让他们感到浪漫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不同口味的再加工茶;第二是各式各样的袋泡茶;第三是传统茶叶的批发和零售。

不同口味的再加工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特别是在欧美茶叶市场极具影响力。通常都是从世界上几大重要的产茶国,低价进口大量的茶叶,然后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饮茶习惯,将茶叶二次加工成各种口味的再加工茶,再加上精美的包装,然后投放市场。

这点,英法等国做得尤为突出。法国人以他们那种特有的浪漫,给再加工茶赋予了特有的品质和味道,在整个欧洲被广为称赞。

其次是袋泡茶,其实就是再加工茶当中的一种,不过由于它的形式不同,而将其独立划分。欧美人不懂得什么是原生态的绿茶类,什么是轻微发酵黄茶类、白茶类,什么是半发酵和焙火的乌龙类,还有深度发酵的黑茶类等等。在外国人眼里,袋泡茶因其简单方便,不仅是商务招待用茶,更是办公室用茶,还是很多家庭的日常用茶,因此消费普及率很高。

第三是传统的茶叶批发和零售,这在国外的整个茶叶类市场,一直处于很小众的局面。欧美人对于这种传统的茶叶需求量并不大,只是偶然为之作为尝试,从中去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氛围。

而在东亚,特别是日韩等国,由于历史上和文化上一直受中国影响,所以对于传统茶叶的需求相比欧美要稍微大一些。在非洲,由于几十年来的援助效应,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毕竟不是主流,对于我们茶叶市场的成熟发展和出口量的突破,以及文化方面的认知,暂时还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未来茶叶的最大发展空间留给了袋泡茶

目前国内的袋泡茶市场,虽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我们到商场、超市里看一看,就能发现,带有品牌效应的袋泡茶,已经露出崛起的影子。比如投入到中国巨大"清火"市场的胎菊袋泡茶,将传统中医养生的金银花、薄荷等与绿茶按配比融合而成的系列茶等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袋泡茶的兴起,无疑会给未来国内茶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