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沈培平:中国茶产业的战略突围之路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中国茶网资讯:"如果我们被夕阳的余晖吸引,一直往西,就会面临阴沉沉的天际;如果我们往东方走,将会迎来一轮朝阳。"中国茶和云南茶的位置、机遇与挑战,正站在走向黑暗或迎来朝阳的拐点上。云南茶、中国茶的突围

中国茶网资讯:"如果我们被夕阳的余晖吸引,一直往西,就会面临阴沉沉的天际;如果我们往东方走,将会迎来一轮朝阳。"中国茶和云南茶的位置、机遇与挑战,正站在走向黑暗或迎来朝阳的拐点上。云南茶、中国茶的突围之路,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茶和云南茶的位置在哪里;二是如何借助人类大健康的机遇;三是如何撬动大健康产业,让茶无处不在;四是如何实现茶的全价利用和全产业链打造。

"大资源小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了茶叶种植大国、生产大国,但在茶叶出口上却是一个数量大国、效益小国。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茶叶经济体,茶叶产量占世界的近四成、消费量占三成,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和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呈现竞争力弱、附加值低等特点,出口均价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最高水平的1/9。

在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采摘面积472万亩,产量27万吨,综合产值达223亿元;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分别位居全国一、二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产值亿元以上的茶企达20户,千万元以上产值的茶企达118户;茶叶精深加工比例超过60%;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出口创汇不断增加,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普洱茶产业发展迅速;茶事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发掘方兴未艾。但也要看到,云南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全球茶叶长期产大于销;传统茶产品与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冲突;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种植规模优势逐渐弱化;茶叶深加工不够,大企业不强,科技含量低,品牌生产缺乏活力、不成规模,处于产业链中资源供应的末端,等等。云南茶产业"多、散、弱、小"的格局依然没有质的改变,依然没有走出"大资源小产业"的发展困境。

茶产业要抓住"健康红利"

健康红利时代到来,茶产业是重要的大健康产业,农业和茶产业发展的最终方向究竟在哪里?从外部环境看,在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江河和地下水遭污染、耕地重金属超标和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安全事件屡发的现实情况下,中国正置身于空前严峻的环境挑战中。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黄色农业、黑色农业三大阶段,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的形势下,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重要转折,现已步入绿色农业时代,而且呈现有机化、高端化、健康化等特点。一个生态文明的大时代即将到来。

生态文明是全球的共同价值,而人类的大健康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命题。在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生活品质的过程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效益,即"健康红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创造、传递健康的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人类千年的饮茶历史和现代科学证明,茶是绿色、生态、健康的日常饮品,茶是愉悦精神、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茶产业必将是打造大健康产业的主力军。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人类需要寻求更加集约、更可持续、更符合自然和社会伦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个根本出路就是以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支点,推进和实现新的产业革命。"

中国的和平发展,正推动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产品被世人熟知、欣赏并接纳。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也要适应这一历史趋势,借助这一强劲势头,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以科研创新为撬动发展的支点,将产业发展提升到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让茶无所不在。云南茶产业的整体提升,不仅是让茶作为饮品的品质提升,更要让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大健康产业。

实现中国茶的战略突围

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关口上,我们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摒弃落后、低效、单一的生产方式,建立更完善的产业结构,激发更丰富的产品需求,创造更新颖的盈利模式;注重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同时以工业连接农业,用科技连接企业,整合各方资源,拓展茶叶在品饮、日化、保健、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应用数字化科研成果创新茶文化传播的方向,引领消费时尚,以深加工促进茶叶资源的全价利用、跨界发展,把云南茶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元级的大产业,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实现战略突围,重塑中国茶产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创新的路径首先是以基地为依托,以茶园为"第一车间",通过规范化种植、细化管理流程、统一产品认证等方式,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茶农自觉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进一步突出生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走绿色环保、生态有机、优质安全的茶叶种植道路。

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真筛选有发展基础、市场前景好、竞争实力强的本土企业、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营造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一些有意进入茶产业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家来云南考察投资。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先进高端科研平台、机构、专家的合作,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重点向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天然生物化工原料方向发展,积极开展茶叶功效研究、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减少传统茶叶的生产、消费环节的浪费,尽可能实现茶叶的全价利用和深加工,推动茶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

以创新为突破。当前有用普洱茶、红茶、绿茶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加配其他生物制剂的日化用品,一上市就获得市场青睐。

以品牌为关键。要围绕自然的生态、食品的生态、文化的生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云茶品牌,使云南茶品牌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以效益为目标。对于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品格类型、不同需求层次的茶产品,要围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分类指导、分类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一个产业要做大,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消费习惯,使产业发展的成果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因此,云南茶产业发展要在适应市场传统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领和发掘人民群众与茶相关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更新、更多的茶产品,服务市场需求。

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的平台和角度,整合各方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资源,集中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攻坚;对辐射带动产业跨越发展作用明显的关键环节进行提升,形成"五联盟"、"两连锁"、"两联动"的良好格局,即:产业、企业、基地、农庄、产品联盟;国内、国际市场连锁;网上、网下销售联动。

以金融为驱动。在需要长周期、高强度、大规模的科技研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时,借助金融资本的驱动力量,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越革新、品牌影响的加速树立以及市场占有的迅速扩张。

一个产业的变革将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产业的变革将引领一种消费习惯,一个产业的变革将创造一个新市场。我们怀着大健康的人文情怀,在以丰富多样、绿色生态为特征的高原特色农业建设过程中,一定能够实现云南和中国茶产业的战略突围。让我们迎接健康红利时代的到来,让茶叶无处不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