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局浅析:从首届茶博会看山西茶市场发展
中国茶网资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靠着骆驼穿过了茫茫戈壁沙漠,开辟出一条茶叶之路,把南方的茶叶一直运到了俄罗斯。
这个夏天,"茶"成了山西最热的词汇之一。
8月1日-5日,第二届山西茶叶茶文化博览会在太原举行。虽然主办方并未统计观展人数、现场成交数据,但记者在举办地点中国 (太原)煤炭博物馆现场看到,前来品鉴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茶与健康科普展、茶产业消费高峰论坛、太原斗茶大赛、三晋茶人等配套活动的陆续举行,将山西人对茶的热情一波又一波地推向了高潮。
一般意义上来说,山西并不产茶。但是,山西人却爱喝茶,像品醋一样,细致、认真、讲究。十几年前,山西人只喝茉莉花茶,而现在,喝红茶、绿茶、乌龙茶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那么,作为一个不产茶、但消费潜力又不小的省份,山西与茶叶有哪些历史渊源?如今的山西在茶生产、茶消费产业等方面发展情况如何?在市场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如何促进茶生产,扩大茶消费,推动山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鲜为人知的晋商"茶叶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茶叶大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都居世界首位。
唐代陆羽在《茶经》的开篇讲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表明,在茶的栽植史上,山西几乎是空白。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原因,山西基本不能种植茶树。但是,山西人却在茶培植、加工、运销以及茶文化的传播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丝绸之路,人们多多少少都知道这段历史。"提起茶,第二届山西茶叶茶文化博览会的承办方-山西奇略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伟却先提起了丝绸之路。他告诉记者,其实,在中华文明走向西方的传播道路上,不止丝绸之路一条,还有山西商人开辟的"茶叶之路"。"但是,这条路却鲜为人知。"
"在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从南方买到茶叶,经过制作,加工,运输到张家口。再从张家口运送至俄蒙地区。也就是我国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及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驼道,这条道路近乎1万公里,这就是我们山西商人开辟的茶叶之路。"张永伟告诉记者:"那个时代,交通工具还很原始,运送茶叶全靠牛拉、马驮。在运输途中,遇到风沙雨雪倒是小事,还会遭到盗匪猛兽的袭击。最艰难的是,在途中,有800多里的茫茫戈壁滩,百里不逢井,数日不见人,需要超强的忍耐力与意志。可是,山西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做了长达上百年茶叶的商贸往来。"
张永伟告诉记者,有资料显示,从清初至民国八年,是山西茶商在俄蒙地区生意的极盛时期。在输出茶叶上,最多一年达到 2500万箱 (每箱约 30公斤)。那个时期,每年贸易额可达一亿五千万两白银。但到民国九年(1920年)外蒙古独立后,山西商人的生意逐渐衰落。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国在外蒙古的商业收入完全被外蒙古没收,从此与俄蒙的商业活动中断,兴盛多年素有"茶叶之路"的张(家口)库(伦)道路名存实亡。
茶城、茶楼、茶博会搅热山西茶市场
为将历史上山西人开拓进取的商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经过长达两年的准备筹划,2012年,张永伟大胆地举办了山西首届茶博会,"虽然赔了点钱,"但是,通过他的综合调查发现,山西茶叶市场的年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消费能力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增长,茶已经融入到山西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中。他认为,山西的茶消费市场大有可为。所以,才有了今年的第二届山西茶博会。
果不其然,第二届茶博会的参展企业由第一届的200多家增加到 400家左右。
对于山西茶叶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山西省茶叶学会会长、也被业内奉为"茶界泰斗"的吴凤鸣先生向记者介绍,从2006年开始,山西茶叶的消费市场开始出现,2008年以后,茶市场开始发力。"如今,当你开车行驶在太原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茶城、茶楼、茶店到处都是。"吴凤鸣解释说:"当下,山西新型茶叶产销企业、茶馆、茶文化服务正在兴起,茶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目前已经形成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山西其它城市的茶叶产业群。以太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0余家大型茶叶市场,自发形成几十条茶叶一条街,国内主要茶企品牌都已入驻,为国内茶叶市场较有影响的主销区之一。"
他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南方茶大量涌入山西,在不断催生市场的同时,山西人喝茶的种类和档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谈起喝茶,人们印象中山西人爱喝花茶(茉莉花茶)。但现在,山西人喝茶的档次越来越高,从500克20元到500克10万元不等的茶,都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喝茶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喝绿茶和乌龙茶的人数上升到了30%-40%。除此之外,还有红茶、普洱茶、白茶等也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同时,山西人越来越重视茶叶的保健功能,认为'送茶就是送健康',认为茶叶包装精美才能拿得出手。"吴凤鸣告诉记者。
既然南方茶涌入山西,南方人应该是茶叶生意的主角。事实上,山西的茶生意,的确多数是由南方人在做。
山西马连道茶城总经理傅准指出,安溪铁观音在太原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已经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安溪人在太原的茶店已经达到300家,在整个山西省超过1000家。"安溪人如此重金持续扩张太原甚至山西的市场,说明他们要在太原长足发展。"傅准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商机。"现在,一些从事房地产或煤焦化领域的山西商人也开始进军茶叶市场,目前占到了30%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个数字还会逐渐扩大。"
绿色有机茶是可持续发展主导方向
茶业,一个复杂且特殊的行业,从栽培到种植,再到初加工、精加工、物流、零售、深加工、服务业等,整体产业链中包含多种经济形态,横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吴凤鸣告诉记者,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全国整个茶叶市场也包括山西,高端礼品茶的销售量明显减少,中低档茶销售数量明显增多,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不降反升。所以,他认为,这就提醒茶销售商,在消费分类上,应该以中低档茶叶为主。
吴凤鸣表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全国消费者,包括山西人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消费者现在也开始关注茶叶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机茶、绿色食品等认证手续。
那么,在消费者新的观念下,如何促进山西乃至全国茶叶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吴凤鸣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1日起,由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已经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茶叶类别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25种,菊脂类由以前的5项增加到8项。"这透露了一个信息:中国茶叶的安全、有机、绿色化,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为政策导向,未来可能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保证新标准的推进。"吴凤鸣告诉记者,他预计,未来业内各类型茶叶企业将在打造自身的安全规范上,有更严格更具执行性的标准,从基地到终端各个环节间的运转将更透明,茶产业的整体质量意识和水准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茶叶的营销方式上,吴凤鸣向记者介绍道,中国的多数茶企业习惯了花大钱建立品牌连锁店,举办各式各样耗资巨大的推介会、巡回展以及争相邀请明星代言人。虽然这种手段在品牌建立的初期确有一定效用。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市场的成熟,一种更多元、更经济、更紧密的营销模式即将来临。比如,茶叶资源大省贵州已经借力茅台门店整合黔茶出山,安溪也从铁观音基地起步打造茶叶风光旅游带。这都表明中国茶企正开始多角度思维,迎合趋势、巧妙借力,迎取新的市场。
另外,吴凤鸣表示,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叶皂甙对人体健康的功效已引起世界科学家的关注。所以,他认为,茶企应该在在减肥、保健、提高免疫力、降压、预防龋齿等方面做功课,来争取一部分市场。(编辑:贺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