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表于:2025-01-09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9日,1、勐海县茶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勐海县是云南省第1产茶大县,茶叶历来是勐海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茶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尤其在布朗山、南糯山、西定、巴达等山区,茶叶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茶

1、勐海县茶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勐海县是云南省第1产茶大县,茶叶历来是勐海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茶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尤其在布朗山、南糯山、西定、巴达等山区,茶叶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茶叶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茶业在勐海县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截止2007年9月,勐海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95万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1.32万公顷,2006年度的毛茶产量达1.1万吨,平均产量为837kg/hm2。全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截止2007年9月,茶叶精制产量为14 962t,同比增长73.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76亿元,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实现利润1.86亿元。全县茶叶产业实现财政收入4 543.7万元(其中增值税4 01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6亿元的33%,实现地方财政税收1 53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5 270万元的30%。可见茶叶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勐海县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2.1、气候环境有利

 勐海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大茶区地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海拔大多在1 000~1 500m之间,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雾日多,霜期短,湿度大,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在16~20℃之间,年降雨量在1 500mm左右,非常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发育,一年中生长发芽期达10个月左右,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2、产茶历史悠久

 勐海茶区有1 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在普洱茶的栽种历史中记载着:濮人(布朗族)是最早的植茶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勐满、勐往等地。至今,布朗族居住地保存有大量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在巴达、格朗和、勐宋等地也有野生茶树。其中,贺松大黑山有树龄1 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南糯山有8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现已死亡)。

 2.3、种质资源丰富,科技支撑有力

 勐海是茶树原产地核心区,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的云南省唯一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至今保存了各种茶树资源1 000多份,其中有不少优质、特异资源,为茶树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源。另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茶树种质资源、栽培植保、加工等方面共开展了150多项研究课题,取得科技成果100余项,已选育出云抗l0号、长叶白毫、佛香1号等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18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项,研究开发国家级、省级名特优茶10余个。这为茶叶科研和生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4、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勐海县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布朗族的"青竹茶"、"腌酸茶",爱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对勐海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当前勐海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低产老茶园面积较大,良种比例低

 目前,全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9%,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与浙江、福建相比差距就更大。

 3.2、缺少世界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勐海是普洱茶原产地区,普洱茶历史悠久,但翻开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说只有行业品牌,而没有象"立顿"一样的世界知名品牌。2007年上半年之前,当地茶叶可以说是小气候热,大形势好;然而到处是产品,满眼无品牌,普洱茶企业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瓶颈。

 3.3、近期受"普洱茶现象"影响较大,市场应变能力较弱

 2007年上半年以前的近2年时间里,可以说是普洱茶的"盛世"。尤其是2006年底开始,云南普洱茶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07年,云南春茶晒青毛茶的价格涨了2~3倍,达到了90元/kg,老班章更是创下了近1 500元/kg的"神话",而国内其他茶产区春茶的价格,平均还不到20元/kg。在利益的趋使下,个别厂家开始到附近的省份去收购茶叶,广西、浙江、福建等其他产区茶叶的大量流入云南,被加工成"云南普洱茶"。同时,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也开始做"普洱茶",这样一来,普洱茶产量、销量等大增,且随着价格一路上扬,国内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普洱茶"盛世"。但这种表象下,各种危机已开始悄然滋生,2007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价格"大跳水",至今普洱茶市场仍处于很低迷状态,许多厂家一度停产。据勐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勐海县干毛茶价格信息(2008年第8期)数据显示,2008年布朗山老班章古树春茶晒青干毛茶价格为300元/kg,和历史最高价相比,跌价超过1 000元/kg,台地茶最便宜的仅8元/kg,远低于2007年春茶价格。

 4、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勐海县是边疆民族山区,茶产业是该县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勐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稳边固疆。当前,要实现勐海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把好原料关

 要生产出好的普洱茶,原料是源头。如前所述,目前,勐海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衰老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不仅产量低,生产出的原料品质也不佳。因此,应对这部分茶园采取改植或改造。发展新茶园应按照标准生产规范,选择良种,利用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茶园种植管理方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是相当领先的,勐海县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政府要牵头采取严历措施,严防省外的原料进入勐海扰乱市场。

 4.2、茶叶加工走产业化道路

 "普洱茶热"之初,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2007年勐海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的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由于大多商家的目的把赚钱放在了首位,"僧多粥少",于是出现了哄抢原料、掺杂使假的现象,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勐海味"不足。所以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加工厂的数量,重点培育1~2家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4.3、抓好品牌培育和营销

 "勐海味"是勐海县普洱茶特色所在,要利用好这一重要特色,大力打造并维护好"勐海味"大品牌,采取严历措施,打击有损勐海茶形象的各种行为。要在原料、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上下功夫,以龙头企业为主,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勐海味"名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勐海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规范的茶叶市场,进一步提高勐海县作为"普洱茶故乡"的知名度。

 4.4、合理利用古茶资源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丰富,现有古茶园面积0.31万公顷,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也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布朗山、勐混、勐宋等地,生长环境好,品质佳。用这类茶园中的原料生产的普洱茶产品在广东、港台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菲,有的每千克已超千元,一般产品每千克也达百元。对于这些古茶园,应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切忌滥采滥伐,以保证古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4.5、大力弘扬民族茶文化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弘扬茶文化,打造茶的文化品牌,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茶文化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扩大勐海茶的宣传,对勐海县茶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还可把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在勐海县开发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旅游资源,鼓励和扶持茶庄、茶叶旅游产品专卖店的发展,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如举办茶叶节、茶文化研讨会等。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西双版纳阳光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的"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区"已向世人开放,要力争培育成让世人了解勐海茶叶的1个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