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三十年炒茶高手秀出绝活 民间高手拯救孤独的秋茶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中国茶网资讯:9月30日讯:信阳毛尖以明前茶、雨前茶著名,而到了秋天,一芽一叶的秋茶价格成倍下降,却少有人问津,成为茶农的心头难。此时,炒茶的工艺就比茶叶本身更重要。9月29日,秋茶收获的日子,信阳市
中国茶网资讯:

  9月30日讯:信阳毛尖以明前茶、雨前茶著名,而到了秋天,一芽一叶的秋茶价格成倍下降,却少有人问津,成为茶农的心头难。此时,炒茶的工艺就比茶叶本身更重要。

  9月29日,秋茶收获的日子,信阳市浉河区举办第五届手工炒茶大赛,将浉河区各乡镇的35名炒茶高手汇集在浉河港乡的四望山,意在拯救孤独的秋茶。

  三十年炒茶高手秀绝活

  本次炒茶大赛地点就在浉河港乡的四望山脚下。四望山海拔800米,山上茶园万顷、云雾环绕,山腰瀑布林立,山下泉水潺潺。

  早晨七点,浉河区游河乡的炒茶师傅刘家栓和同村的雷应友,带着前一天采摘的茶叶,骑着摩托车赶往四望山。

  雷应友曾在浉河区往届的民间炒茶大赛中得过两次金奖,刘家栓炒茶也已三十年有余,对制茶的程序要求很严格,看似简单的烧锅也不例外。雷应友告诉记者:"最好用黑炭烧锅,锅热得快又不会过火。火候把握好,才能制出好茶。"

  刘家栓为茶叶筛去杂质和大叶,摊放在扁竹筐上通风,然后开始用手试铁锅的热度。"茶叶要炒制两次。第一次叫'生锅',炒锅的温度要达到150℃,主要起到风干茶叶、蒸发水分的作用。生茶炒熟将温度降低到90℃再炒,用手为茶叶塑造形状,提取香味,这叫'熟锅'。"

  火候刚好,刘家栓将茶叶撒进炒锅,用炒茶专用的扫帚上下翻炒,三分钟后改为顺时针旋转翻炒。他解释说,上下翻炒能够使茶叶迅速炒熟,左右翻炒有利于茶叶由片状变成条状。

  随着刘家栓沿着"V"字形将茶叶拾起、拧条、撒落,茶叶的香气缓缓入鼻。记者问刘师傅:"锅里温度90℃,您的手受得了吗?"刘家栓笑着说:"我们炒茶人早就练成'金刚不坏之手'啦,不怕烫,不觉得疼!"

  民间高手 各有绝招

  刘师傅告诉记者,茶叶炒制后,还残留三成左右的水分,需要放在灶台的"炕篮"上翻动,以便烘干和定形。"炕篮"是一个直径大约半米的竹篮,特殊之处在于它中间凸起、两边凹陷。刘家栓说:"把茶叶放在凸起的地方,烘烤时受热更集中。"烘干也分为初烘和复烘,其间需要将茶叶放凉再复烘,防止烤焦。

  民间高手,各有绝招。四望山当地的炒茶师傅王建斌一边炒茶一边和烧火师傅商讨热度,他告诉记者,自己将炭火和柴火放在一起烧锅,两者的比例需要根据茶叶的湿度进行调整。车云山的李后兵则在茶叶出锅后在茶叶上覆盖一条薄被子,他解释说:"这样可以保持热度,防止冷却后不容易烘干。"

  碧绿色的茶叶,在翻炒、烘干中成型、成条;来自各乡镇的35名炒茶师傅,在茶沫纷飞和茶香逼人的炒茶间,打磨出秋茶浓厚的清香。

  茶叶制成后,由工作人员封进袋子,贴上标签,送往评审室。

  秋茶自有一股时光的从容味道

  本次比赛评委之一、信阳农专茶学系教授郭桂义向记者介绍了评比的大致标准:首先是观察茶叶的形状和色泽,然后是闻茶香,"茶叶拥有清香已可,拥有栗香则属于中上乘,花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了。"

  接着是观察汤色,这一环节侧重考察茶叶的亮度和清浊度。最后就是品尝茶汤滋味浓淡了。郭桂义说:"技艺高超的炒茶工,炒制出来的茶经过冲泡,茶渣颜色不变,形状也是完整的。所以我们还要观察叶底。"

  洁白的专用茶具、秒表计时器,烘托着评审室严肃认真的气氛,而评审室外,正上演着最为轻松的斗茶场景:炒茶师傅们闲适地坐在树下的小板凳上,泡上一杯自制的茶叶,或是独酌细品,或是和他人互相品鉴,一派热闹景象。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在他们的心中,已对秋茶的出售有了信心。

  初尝清香略苦,细品甘甜压舌,回味口感清醇,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等过春日,盼过夏日,等到秋日的秋茶,历久弥新后,自有一股时光的从容味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