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生态茶园建设 仍是重头戏
中国茶网资讯:都说五年是一个轮回。自2008年起,安溪县连续5年承担福建省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并得到了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支持。五年过去后,中国产茶第一县也有了全新的面貌,呈现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清洁加工辐射推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提速"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今年,安溪县申报2013年现代茶业生产发展建设项目,再次获得福建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审批通过并获准实施,共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535万元,其中,明年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将获得补助1235万元,占总补助资金的80%,继续成为安溪建设现代茶业的重头戏。而这些项目资金,将助力安溪茶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升级。
据了解,目前各项招投标工作均已结束,预计明年4月中旬,各项目实施情况将由省厅验收。
1535万元资金
助力2013现代茶业项目推进
自2008年起,安溪县连续5年承担福建省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并得到了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支持。
近日,记者从安溪县农茶局了解到,安溪县申报2013年现代茶业生产发展建设项目已经由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审批通过并获准实施,共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535万元,其中生态茶园建设补助1235万元,由大坪乡政府、蓝田乡政府、虎邱镇政府、华虹茶业、魏荫名茶、三和茶业、兴溪茶厂等19家单位组织实施,实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面积10820亩;茶叶初加工清洁化改造项目补助300万元,由高建发茶业公司、祥华茶厂、感德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桃源有机茶场等15家单位承担实施,实施茶叶初制标准化厂房改建设、新建面积8756平方米。
除此之外,安溪县政府也将在现代茶业建设项目上进行资金投入。业内人士表示,这些项目资金的助力,安溪茶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安溪县县长高向荣表示:"茶业是我县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政府倾心扶持茶叶企业,把基地做大,把企业做强;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积极协调解决茶企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茶叶企业要主动担当,塑造品牌,强化质量管控,做好产业配套延伸,共同推动我县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获明年80%资金补助
生态茶园建设收效明显
近年来,安溪大力推动茶叶种植模式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生态茶园,目前共建成生态茶园24.5万亩。
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告诉记者,这两年的生态茶园在建设模式上,由过去注重单一的茶园种树向注重茶园种树、园中套种绿肥、梯壁留草种草、机采茶园配套建设、绿色防控设施应用等多元生态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茶园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建设,茶园生态效益逐步得到改善。茶园生物种类增多,茶园绿化率得到提高,茶园"三保"(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茶园周边综合环境得到了改善。高效安全生态茶园的扎实建设,协调了茶园局部利益与全县大生态环境的全局关系、眼前增加的投入与茶产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关系。
桃舟乡的茶农肖师傅也欣喜地表示:"高效安全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既丰富了茶园生态,也直接增加了茶园病虫害天敌的栖身和繁衍,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可降低生产成本15%左右。茶园机采技术在茶园上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采茶劳动成本。另一方面,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我们农民的收入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明年的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实施中,生态茶园获得了其中80%的资金补助,将继续成为明年安溪茶产业的重头戏,并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造茶叶现代化生产线
茶叶制优率大大提升
茶叶初加工清洁化的实施,贯穿了初制厂房生产环境、加工设备、加工燃料、加工流程各个环节,降低了潜在茶叶卫生质量安全风险,避免在茶叶加工中出现二次污染。
而省级加工项目的实施,则推动安溪县在质量管控上、标准化生产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上等发展环节跨越提升,初步展现出以工业化的理念、标准化的加工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助推安溪茶业的卫生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安溪茶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增强了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茶业经济增长方式。
"过去的一年里,是八马发展得最快的一年。"八马茶业总经理王文礼介绍,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制胜因素。历时半年的联合攻关,如今,乌龙茶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的八马第五代全球样板化生产线技术方案已经生成。这是全球第一条实现从鲜叶到成品的全过程一条龙自动化生产线,将大大提升企业产能,提供国内外所需要的标准化批量产品。
安溪县农茶局茶叶站站长杨文俪表示,依据2012年现代茶业项目实施的成果统计,茶叶初加工清洁化改造项目的实施,产品制优率将提升10%~20%,产品价格每公斤提高30元以上。省级加工项目的实施,每公斤精制茶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提高100元,经济效益显著。
"茶杯里的暖冬·浓香型铁观音"系列报道
安溪茶特别是安溪铁观音拥有哪些神奇的魅力?在当今的市场格局中,哪些方法有助安溪茶业跃升发展?在打造中国大茶都的过程中,安溪茶如何继续引领市场……为了让爱茶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安溪茶、安溪茶产业,本报《茶周刊》特别开设《安溪观茶》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