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明显 信阳毛尖茶香飘世界
"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大别山水育毛尖,千峰万树生灵秀";"茶乡儿女放眼界,众人一心创辉煌";"改革兴申茶乡展英姿,钟灵毓秀毛尖生华辉";"滴滴香浓,汲浉河泉;片片情真,泡毛尖茶"; ……
长期以来,对联这一特有的文学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而茶联以其字数相同、对仗均衡、节奏相称、平仄协调的特点,成为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今,漫步在"百姓信任的产茶地"--信阳,雅俗共赏的茶联散见于茶农的庭院,茶商的茶馆、茶庄、茶座--既给品尝信阳毛尖茶的客人带去联想,又为他乡异客品茗增加了无限的情趣。
农历正月初六,雪后初霁。记者来到茶乡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在海拔600米的何家寨,见到了正在与茶农签订今年春茶购销合同的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新。他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天气原因,春茶可能减产。所以,今天特提前来与茶农签订购销合同。谈及信阳被网民评为"百姓信任的产茶地"的原因,刘文新告诉记者,首先源于信阳所处的自然环境。他说,信阳地处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界于大别山与淮河之间,是我国南北分水岭。而这种环境特别适宜茶叶生产。因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变化,造就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所以,位于这一纬度的植被特别丰富,土壤特别肥沃,而茶叶生长在这种环境中,其抗病和抗虫的能力有效增强,且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只要茶农精于种植,善于管理,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可以说,信阳市特别适宜种植茶叶。目前,因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信阳市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无公害茶和有机茶产区。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古来有之。苏东坡曾盛赞信阳毛尖"淮南茶信阳第一"。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饮茶成为许多人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良方。信阳茶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信阳市茶叶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特别是信阳撤地设市以来,茶产业发展已成为信阳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品质趋优,主产地在信阳西部山区的"五山二潭"(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及黑龙潭和白龙潭),其中尤以车云山出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车云山一带群山逶迤,奇峰高耸,溪流遍布,常年云山雾罩,土层深厚肥沃,湿度很大,形成了信阳毛尖茶芽肥壮、柔软细嫩、叶质不易老硬等特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一举夺得金奖;1958年,商业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评出信阳毛尖茶、西湖龙井茶等全国十大名茶;1982年、1986年信阳毛尖茶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信阳毛尖茶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信阳毛尖茶荣获"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信阳毛尖茶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在2007中国(郑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一举夺得"茶王"称号,同时信阳市7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中原茶叶畅销品牌"称号;2007年11月,在世界绿茶大会上,信阳选送的21个茶样全部获奖,夺得最高金奖6个,金奖10个,银奖5个,蜚声海外;在2008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信阳有13家茶企业入选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品牌。目前,信阳市茶叶种植面积80万亩,并被纳入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其中,五云茶叶产业园和文新茶叶新科园项目建成以后,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140万亩,干茶产量将增加3万吨。
"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信阳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姓信任的产茶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峰峦叠嶂,云遮雾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铸就了"百姓信任的产茶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信阳毛尖必将伴随片片茶叶的清香飘洋过海,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