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黔茶再铸新辉煌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着: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
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今时不同往日,黔茶再出发,踏上锻造辉煌的新征程。
从第十位到第一位
去年,贵州继续稳坐全国茶园面积第一位--茶园面积从一年前的500万亩扩展到611万亩。
这个"第一位",是8年时间里的星夜兼程,呕心沥血;是从全国"第十"起步的跬步天下,追赶跨越。
这一刻值得贵州人骄傲:在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的地方发展现代农业,守望和坚持绘就了属于贵州的多彩农业,轰动全国茶界。
这一刻让多少倾注心血的贵州茶人心潮澎湃:贵州茶园面积做到100万亩,用了30年;从2007年的100万亩起步,只用3年,就完成了300万亩;一口气不肯停歇,以年均新建茶园70万亩、占全国新增面积半数的速度继续往前奔跑。
现代农业,规模是个坎。贵州优秀的特色农产品数不胜数,可是品质优势常常输在规模上:那样少的量,运出去装一卡车都不够;那样少的量,怎能在全国铺开做品牌?
8年时间,贵州的茶叶产量、总产值和综合产值一路拉高。从200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3.07万吨、总产值9.94亿元起步,2013年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居全国第六位和第四位。
2007年初,为了发展茶产业,贵州从省外引进茶叶加工企业60个,引入资金3.76亿元。到目前为止,引进企业的数量增长了7倍以上,投资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达到17.93亿元。
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1605个,固定资产59.45亿元,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茶叶类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1个,占113个省级园区的17.7%。
星夜兼程的8年里,贵州掀起茶产业发展的一个个高潮:
贵州茶频频冲击国内外市场。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每年带领贵州茶企赴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参加茶博会,推广贵州茶。贵州茶在全国茶界大赛中频频获奖,一次次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天生丽质"。
270万人次参与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从省内十大名茶到五大名茶再到三大名茶评选,精品呼之欲出,区域活力迸发。
几年来,4个县集中连片茶园规模达到20万亩以上,14个县达到10万亩至20万亩,全省10亩以上的茶叶家庭农场有12万户之多。全省茶园无性系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建成全国面积最大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基地1.8万亩。
2012年,贵州茶通过了欧盟400多项检测,进入欧洲市场。2013年,贵州茶通过德国463项检测,成功进入德国汉堡当地最有名的连锁百货商场。品质优良的贵州茶底气十足地标价每30克5.99欧元,而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标价只有1至2欧元。
……
贵州茶产业,处处是希望,处处是火花。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现在,贵州有400万茶农。
茶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这种改变给多次到贵州考察茶产业的中国知名茶学专家刘仲华留下了深刻印象:农村的活力增加很快。
几年前,凤冈农民罗明刚返乡创业种植茶叶。他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把采摘费递到乡亲们手中的情形。一位70岁老太太接过100元钱当时就抹泪了,问他,真的有那么多吗?这够她吃一个月的包谷了。能为乡里人做出贡献,让罗明钢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返乡创业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记者在茶山上碰到过不少"煤老板"转行做茶。其中一个没念过什么书,承包了一个山头种茶,可是不知道该给自己的茶取个什么名字。他承包的山头叫老鸹山,憋半天干脆给茶取名叫老鸹山,又思前想后觉得不吉利。县领导一听,只好自己回去憋两天给取了新名字。煤老板还在山上研究如何改善环境种植有机茶,其中一个实验就是养殖蜜蜂和种花。
几年时间里,从茶农、煤老板变成了高级茶艺师的故事随处可拾。
茶叶改变了很多村庄的命运。
如今声名鹊起的许多富裕茶村,比如湄潭的核桃坝和黄家坝,凤冈的田坝等,起步之前都是当地最有名的贫困村。
花溪久安乡小山村村长黄勇2007年带着百多个村民开垦茶山。村民自带的饭盒就放在黄勇家厨房。一连7天,黄勇的妻子发现,70个饭盒里一片肉都没有。这让黄勇很心酸,下更大决心带村民一起致富。招商引资而来的贵茶公司进入村庄后,大笔投资加速了当地的发展。去年,这里被评为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
今天,贵州农村最美的景色总少不了茶园。蓝天白云碧海,不知道沉醉了多少都市人的心灵。
贵遵高速路旁,10多米高的广告牌,有一块是贵州茶农的形象广告: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茶叶让400万茶农通过增收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使无数村庄摆脱了贫困。
希望多大困局就多深
希望有多大,困局就有多深
贵州茶产业一路追赶奔跑,收获惊喜的同时,担忧也清晰可见--
其一,规模急剧扩大,第一个问题就是产量大了卖给谁。"对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茶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品牌、成熟生产加工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贵州,只是一个初入江湖不久、踌躇满志却尚待磨砺的新兴茶区。竞争显然激烈而残酷。
其二,品牌多而不强。省内数次从海选到精选,从十大名茶到三大名茶,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一个品牌在全国叫得响并且能在量上铺得开。
其三,茶企小而散,龙头企业不多,市场营销经验不足,生产加工技术亟待提高。
其四,山区茶园常常由于地形复杂陡峭无法实现机器采摘,正面临缺乏采茶工的危险。一些产茶区采工费居高不下,影响了贵州茶的性价比。
……
希望和困难相伴而行。
只看到希望的人,会一路高歌不知脚下临渊;只看到困局的人,会心存胆怯止步不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更深切的希望在远方。
今年春天,记者在兴义市泥凼镇采访。当车停在重重大山深锁的水井湾时,眼前一幕让人震撼:陡峭的山怪石嶙峋,从山底到千余米高山顶,绝壁上怒放春意的是小叶苦丁茶。
人们一点点地从大山抠出土,种下12600亩小叶苦丁茶的同时,也种下了最深切的希望--总有些人渴盼着依靠提高贫瘠土地产出改变命运而不是靠迁徙他乡。
黔茶再踏征程,是因为紧系着400万茶农的希望。
品牌引领黔茶未来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字里行间,充溢着决心和信心:今后三年,在全国唱响自己的品牌,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行动计划的每一招都力图解开目前的症结,品牌的打造和营销放在了重中之重。
"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现在的竞争就是品牌竞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多次来贵州考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提出贵州茶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是抓住品牌建设。
贵州花大力气打造黔茶四大品牌--绿茶品牌重点推广"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和"绿宝石",红茶则以"遵义红"为重点。
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做大做强品牌企业。
从今年起,贵州茶品牌的宣传强势出击。人们将会在省内外媒体上常常看到贵州茶的身影。每年,贵州将开展30次以上的省外宣传推介活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茶叶展销会和综合展会,到主要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宣传;将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办成推介黔茶的重要平台,成长为国内茶区最重要的展示和交易盛会。
网络营销平台也被放到了非常显眼的位置。到2016年,贵州茶叶将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善融商务等国内电商主流平台营销,卖家开店数量在全网达到10000家以上,本地茶企开店率达80%以上。
"我们的目标瞄准的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贵州省农委相关领导解释了贵州茶此次再出征的深意。
可以预见,贵州茶这面旗帜,将带着蓬勃的锐气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