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产能将集中放量 重资产模式凸显
中国茶网资讯:原本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茶产业,杨杰却希望做出新意。
作为老记茶业集团董事长,杨杰尽管是"半路出道",但是在奢侈品领域的行业经历,却把老记大红袍带到了新的品牌高度。"目前老记大红袍品牌加盟商已经逼近200家,计划在3-5年内突破千家加盟规模。"杨杰透露,"老记大红袍的上市计划也在规划中了。"
老记大红袍的努力正是中国茶企迎接产业变局的一个缩影。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未来三年中,目前在建的1000万亩茶园将开始产茶,届时中国茶叶总产量可能将再增加三成以上,一旦这些产能得到释放,将对整个茶叶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产能过剩下的资源瓶颈
2013年,中国茶叶产业在矛盾中度过。一方面,市场消费能力明显下降,茶叶批发零售销售价格持续走低,传统茶叶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茶叶产量十八连增,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中国茶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产能空置浪费,行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而中国茶行业的尴尬,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机会。
杨杰很庆幸当初的选择,花费了几百万元买下了大红袍产区的几座山头。"当初也是一笔巨资,很多同行觉得不可思议,风险很大。"杨杰表示。
很多人做茶产业的思维还是一种销售路径,这与重金投在产业的重资产模式显得格格不入。"我们是一种实业思维,希望可以用一种持续的方式遵循着自己的经营理念。"
长久以来,中国茶企都延续着开店卖茶这种简单的销售模式,开拓新销售渠道的能力非常弱。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的变革远落后于市场的动态。
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茶企进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营销。但在线模式的收益还远低于传统渠道,真正依靠网络得到发展的企业还很少,对市场的影响还非常小。
安徽新安源董事长方国强向记者介绍,公司在过去商超、专卖店、劳保招投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团购和在线零售的比重。电商平台是刚开始做,这个茶季的销售额只有15万元,效果如何还不好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茶叶销售传统渠道受阻,电商平台又没有打开,除了产品过于"高大上"、价格不接地气、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一味鼓励扩大种植面积之间的矛盾,才是中国茶产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全国茶叶总产量189万吨,较2012年增加11.5万吨,同比增长6.5%。而茶园采摘面积则增加了227.3万亩,同比增长8.4%。按采摘面积计算,平均亩产量相比2012年反而下降了1.2公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指出,鉴于茶业生产本身的特殊性,越是名优茶品种,对采摘技术、装备、人工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很多产茶区每年只采摘一季春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茶叶供不应求的假象,掩盖了茶叶产能过剩的实际情况,更造成了产能闲置和严重浪费。
而背后所隐藏的更大风险是茶叶的质量安全。企业对茶园没有直接控制,茶叶安全主要依赖茶农自身的道德约束。而对于拥有茶园的老记大红袍而言这种风险已被清除。
杨杰告诉记者,老记一开始就从茶叶的良种选育、有机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我想这样实实在在地做茶,扎实地做企业,老记才会更稳健地发展下去"。
科技化品牌化探路
鲁成银建议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尽早制定规划,从规模化扩张向质量效益和品牌提升转型。运用科技手段,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有机化改造,大力推广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茶叶智能化加工、茶叶精深加工以及产品可追溯性的先进技术,尽快改变茶叶种植生产一家一户式的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近7万家,龙头企业少,家庭式、作坊式企业占据大多数,年平均加工量仅十几吨。"中国七万家茶企业的利润不及一家立顿"的提法,是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乏力最真实的写照。杨杰直言:"我对立顿茶就特别不服气,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消费传统,凭什么它做那么大?"
不过,杨杰坦言,"茶叶属农副产品,市场没标准、没规范、水很深,是最难做的一个行业。"杨杰告诉记者,茶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比较低,大多是小农小户在做,很难统一管理,懂茶叶的职业经理人太少了,很少有人能把这个行业做明白。另外,投资茶业的周期很漫长,需要足够的耐心。
而让杨杰津津乐道的是,"老记"率先与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等权威科研机构合作,对老记大红袍进行长达两年多的功能成分研究,将大红袍对人体的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展现。"仅这一项投入就高达数百万元。"杨杰告诉记者。
武夷山市长闻讯后,主动找到杨杰,问"老记"能否将大红袍的有关研究成果"共享",杨杰爽快地同意了。她想得很开:"让消费者了解大红袍的好处,就会促进整个产业的兴旺,那'老记'不也跟着火了吗?"
鲁成银表示,过去中国发展名优茶战略,"现在名优茶可以随手拈来,价格动辄上千元,但要找一个普通消费者喜爱的大众茶,还真是比较难。"鲁成银说,现在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从卖"名优茶"走向卖"名牌"。
业内人士指出,立顿的成功在于企业打破产业链限制,专注于销售与品牌运营。打破产地限制,覆盖更多样的消费群体。打破冲泡限制,扩大消费群的范围和消费方式。打破传统销售渠道限制,将茶叶定位为"快消品",通过商超直接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