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式茶叶销售 本质上是牺牲茶农利益
笔者拙见:
1、"一片树叶"的价值有多少?
一株茶树自小树苗变成茶叶仓库,经过茶农悉心打理,乃至树病求医到采摘,这片树叶的价值早已不再是"近地层",这是茶叶本身的价值。人工、税收、广告等一系列的投入,它早已不再是自然地无私馈赠。几十块钱只能买到茶山手里的"产品",而买不到茶农的茶叶,茶农糊口需要利润,茶农的汗水需要消费者买单,浅思不至……
2、电视购物营销渠道是否可取?
近年来,电视购物越炒越热,经过走访得出,当观众看到购物频道,直接换台,这样的屏蔽式市场能有多少买家。这个观点是在说电视购物的初衷有问题?当然否,电视购物没选错,方式方法没用对,在生活中的叫卖还要三思而行,何况虚拟的电视频道。如果最初走口碑,不走瞬间情感式销售,电视购物也许成为了现在的佼佼者。做到了第一,路子走错了,当然也会是"第一"。
3、茶走进电视购物的选择对吗?
不管什么茶,在文人雅士眼里,它是绝佳的茶品;但在"俗人"眼中,它只是普通的茶叶。手中拿着茶,怎么去放到别人手里,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但最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往市场投放毒药,毒害同僚,不要往消费者身旁投放烟雾弹,迷惑消费者视线。
资料中提到极低的价格出售普洱茶,如果受到相关单位的亏损补贴,请指明,如果没有请不要做牺牲式或造假式销售。不违法确违背了茶交给我们的道德底线,打击的不是同行,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茶农们,请正视自己的选择,不要扰乱市场。
4、茶市场如果遇冷,怎么转型?
在现今社会茶叶品牌频出,不断有不和谐的音符迸出,给市场泼冷水、炒作等等的举措是不应该的,害人亦害己。如果靠"恶意"争斗抢占市场,何来卖茶,"正、清、和、雅"何存?久而久之毁掉的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冲击已多次给传统文化以灭顶之灾,惜此!
产品的价值提升在于文化,只注重怎么用各种手段去占地盘,搏名声,不注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发展,声誉迟早毁于一旦。中国讲究"和而不同",只有"和"在一起,践行,发掘适合自己的合法发展途径,互利共赢的市场局面不远矣。
以创新模式、发掘渠道、扩大格局、嫁接平台的并驾齐驱,方是发展"有机"市场最好的选择。
5、给自己一个台阶,还茶农一个公道。
在一定的时机下市场转型是必然的,看清局势驶舵,给自己至少5-10年的展望再杨帆。以毁灭生产力换取市场价值,只能是一时,站在茶农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