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返乡男子用时9年 将荒山变成茶山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长寿区,袁兴顺在自己的茶场修剪茶树中国茶网资讯:9年前,长寿云集镇水平村的茶山被农民视为利用价值不高的荒地。9年后,返乡农民工袁兴顺将通往山顶的石子路修成了水泥路,荒山披上绿装,春茶也将迎来第二年采摘

长寿区,袁兴顺在自己的茶场修剪茶树

中国茶网资讯:9年前,长寿云集镇水平村的茶山被农民视为利用价值不高的荒地。9年后,返乡农民工袁兴顺将通往山顶的石子路修成了水泥路,荒山披上绿装,春茶也将迎来第二年采摘。

做五金赚第一桶金

1972年,袁兴顺在长寿云集镇水平村出生。当年,水平村人以种茶为生,水平茶厂的茶叶在当地颇为有名。但由于大量年轻人的外出务工,茶山日渐没落,产品在市场上踪影难寻。

1992年,20岁的袁兴顺也离开家乡。他先后在西藏、广东打工,主要做消防安装工程。

"我经常怀念小时候陪父母上山种茶,制茶的生活。我的梦想就是打工赚足够的钱,回家种茶。"袁兴顺说。2002年,30岁的他回到重庆,在袁家岗买下一个门市做五金件批发生意,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砸锅卖铁田地忙

2006年,他拿下儿时水平茶厂约3900亩地的租权,开始了绿化荒山的"征程"。

挖掘机轰隆隆地进场,足足挖了5个月才把这条14.8公里主干路搞定。一算账,仅人工费和油钱就花了35万元,加上几十万元的有机肥,100万元启动资金一转眼就没有了。

"当时我都傻眼了,怎么办?"袁兴顺说,他把袁家岗的门市抵押了,又把后期做建材生意的资金流转过去,前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进行公路修建、土壤改良。

为什么一定要修路?袁兴顺说,小时候妈妈上山种茶往返要一个小时,太辛苦了,开山种树必须先修路。

为了保证山体,他不敢使用炸药,请来施工队,用挖机一点一点地凿山路。白天一边修路,一边整治茶山土壤,平均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累得几乎没了人形。

因为资金问题,直至2012年,500亩茶树才正式种植。

以有机茶打开了销路

2014年3月,水平村迎来了第一批春茶采摘。3000斤的茶叶为袁兴顺创造了20万元的收入。茶叶销量不错,源于他坚持有机种茶。

"不施农药很简单,尊重自然规律,一年采一季。夏秋长虫季节,茶叶扔掉不要。到了冬季,虫子自然就没了。"袁兴顺说,水平村茶叶要打响名牌,必须走精品路线。

茶叶要好卖,除了好茶,还需要好的炒制技术。加工技术分杀青、揉搓、焙干、理条4个步骤。

除了茶叶,袁兴顺还在荒山上种植了530亩南竹,3万多株日本红枫树、梅树。"南竹可采摘食用,树子可以买卖也可以观赏。"袁兴顺说,他希望茶山不仅有茶,还要打造一个生态基地。

他们为什么想返乡就业?

短暂的团圆之后,众多返乡欢度春节的农民工即将踏上新一年的"务工路",许多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将加入外出务工的大军。

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要求,抓住工资、工时工价、劳动条件等重点问题,着力促进农民工同工同酬同权、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民工就业服务"春风行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眼下,农民工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外出农民工的需求也呈现出新变化与新特点:一是因家乡变化,返乡就业意愿增多;二是外出务工工资较低,返乡意愿增强;三是企业和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需求更强烈。

近年来,大批没能融入城市生活的老年农民工返乡,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对外出务工期待过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降低,不少正值壮年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成功率不高。

必须指出的是,一方面我国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难以得到较高的薪酬和待遇,另一方面因培训项目时间长、食宿标准补贴低、培训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民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也正因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加上创业资金薄弱,创业项目过度集中,很多农民工创业项目刚起步就面临资金短缺、管理混乱等问题。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内陆地区也面临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支持创业的新压力,结合实际安排落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是当务之急,更是稳定就业环境、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的长远之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