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人工成本高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3月阳春,又到苏州地产碧螺春上市时节。然而,据记者近日了解,因产量增长明显,今年地产碧螺春的市价或将面临较大压力。业内人士表示,曾以小众化高端礼品茶定位的碧螺春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与前些年明前茶动辄四五千元一斤的"盛况"相比,近年来整个产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价格滑坡、原料堆积、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的窘境。用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宋甫林的话说,"碧螺春茶叶也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要学会走市场道路,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
预计产量同比猛增40%今年产销矛盾越发明显
据悉,今年的首批碧螺春将于本月14日前后开炒上市。由于去年夏天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今春碧螺春茶长势喜人,修剪后枝条的生长基本达到正常水平,预计今年产量将同比增长40%左右。
然而,产量上去了茶农却高兴不起来。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介绍说,这几年碧螺春销售量逐年下滑,去年产量受制于旱情,矛盾还不突出,今年情况却不太乐观,可以预见到产销矛盾必然十分尖锐。
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主要供应高端茶、礼品茶。据统计,该社2014年的订单量较前一年下降近50%,甚至不到2012年的两成。原来,由于市场行情复杂多变,多家大型专业合作社怕库存积压,收购意愿不强。而随着近年销售价格的大幅下跌,经销商进一步压低收购价格,茶农生存环境愈发恶劣。
不过,考虑到生产成本、盈利空间和茶农切身利益等问题,业界并不愿大幅下调今年的茶叶价格,预计高端明前茶售价为2600元/斤,同比下行7至8个百分点;炒青的价格在300元/斤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
明前茶人工成本高达1000元/斤成产业发展头号难题
"中国十大名茶中,碧螺春是唯一坚持纯手工生产的茶叶,这是茶叶失去价格优势的关键问题。现在生产成本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尽管工人诉求很大,但我们只能维持去年的工资水准,仅对特殊工种进行加薪。"苏州市席家湖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唐卫东说。
记者从当地了解到,由于碧螺春茶的栽培模式和加工工艺较其他品种不同,机械化采茶、炒茶虽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但茶叶的品质无法保证。而当地人多地少,经营松散,且地貌多为丘陵,并不具备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外部条件,使得茶叶的生产仍然依赖人工,生产效率难以提升,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采茶是个苦差事,日均工作时长达到十五六个小时,本地人、年轻人多不愿从事该项工作,所招的外地采工多来自浙皖一带,在包食宿、包路费的基础上,今年日均兜底工资基本维持在去年120元的水平。即便如此,由于碧螺春的炒制价格是30元/锅,每锅仅炒制3.3两,挑拣价格为25-30元/斤,明前碧螺春茶仅人工成本已达1000元/斤,占到总成本的一半。
茶企纷纷探寻转型之路碧螺红茶抢镜做突围先锋
为应对危机,部分企业成为了转型发展的先行者。
苏州市东山御峰茶厂便是其中典型。据悉,该厂三年前开始研制碧螺红茶,年投入20-40%的绿茶原料,参照小叶功夫红茶的国家标准,运用自身的制作工艺,保持"卷曲如螺"的碧螺春茶外形特色,一方面延伸了产业链条、延长了茶季,另一方面解决了绿茶原料贮存、堆积问题,在国内市场上培育出了一批核心受众群,为整个产业的转型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同时,多家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领域,如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注册网店,去年电商销售额占总量的10%,今年预计进一步提升至25%。
然而,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宋甫林告诉记者,这条路并非那么顺利。"就像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一样,电商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十分泛滥,大量来自四川、浙江的茶叶批着'碧螺春'的外衣,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一步挤占了正宗碧螺春茶叶的生存空间。"宋甫林说。
少数企业还开创性地尝试茶叶机械化生产,如苏州市光福茶场引进浙江小型茗茶机,近年来不断摸索加工工艺,每小时能将80斤青叶炒成干茶,目前茶场80%的产品为机器炒制,包括碧螺春和炒青。"机器设备也就在5、6万元左右,炒出来的茶叶颜色比手工的要好,香气也不相上下,且不像传统工艺炒制的碧螺春带有焦烟味,已得到市场、客户的逐步认可,关键是机器炒制后,人工成本能下来一半",许培华场长介绍说。
还有一些企业则积极通过拓展横向业务、开展出口贸易、推进品牌战略等方式,力图通过自身的有益尝试为整个产业的发展积累经验、找寻出路。据苏州市国税部门介绍,碧螺春是中国茶叶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加大对行业的扶持指导力度,积极兑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对销售自产自销农产品免税发票开具环节的服务和管理,为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