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生态茶产业渐显富民效应
近日,笔者来到德江复兴镇众兴茶业。细雨中,1000亩茶叶基地上,镶嵌着不少农家人采茶的身影,很有几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走进茶庄大院,右边是占地约1200平米的加工厂,记者透过玻璃看到10来个工人正忙着茶叶的加工。
"茶产业主要的特色是富民。"在茶庄中央的大厅里,迎接我们的茶庄老板李德禄开门见山地说:"对政府和投资人没有多大的利益。现在,我们每年花在茶叶基地上的劳务费就是100万以上。"
李老板的介绍,回放了众兴茶庄整整6年的发展历程。
2009年,德江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选摆上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全力开局。
"那年,我们作为招商引资企业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闲置着的。"李老板回忆说:"乡里(复兴尚未建镇)书记、乡长轮流带队来到这里,白天丈量土地搞流转,晚上做群众思想工作,好一段时间吃住都和我们在一起。"
"当时,德江土地流转费不高,易于成片集中,政府也有一些优惠政策。"谈到为什么会从凤冈来德江发展生态茶产业时,李老板很是直接地说。
在发展茶产业同时,李老板在基地中按当时优惠政策征地21.3亩,建成了眼前这包括加工厂在内的花园式茶庄,在德江率先建起了"基地+工厂+山庄"的双线经营发展模式。
2011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完成了茶叶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茶叶基地尚未开采,山庄就率先营业起来,那一年山庄利润收入突破了10万元。
"茶叶这个产业见效慢,一开始投入大,资金短缺,必须搞山庄经营来弥补。"李老板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投资了2000多万元,按技术要求绿茶和红茶两条生产线要分开建厂,今年还要投200万元将红茶生产线独立出来。否则相互影响,特别是红茶品质就难以提高。"
好茶叶,加工环节也是关键。今年李老板从浙江以年薪15万元的高价聘请了两名茶叶技师,在做好自己茶叶加工的同时,还收茶青加工、对外加工,县里有20多家的茶青都拿到那里来加工,仅加工费每斤都是40元。
据介绍,众兴茶业今年仅明前茶产值已超过了200万元,记者采访时已从绿茶工艺转向了红茶生产,销往上海、山东等地。10天前,众兴茶业被俄罗斯销售商评定唯一高香型茶叶基地,已预定一空。
谈话中,李老板有些喜出望外。但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前景没有问题,目前厂房不够用,资金周转上希望政府能一如既往给予支持。"
归途中,一路是回家的采茶人。记者随意搭乘一位进行了随车采访。
搭乘的名叫张汉姓,她说:"明前茶已采完了,现在采的是一心一叶的,每斤工钱10元。由于离茶山较远,要走一趟路,今天只采11斤多,得了118块钱。"
据了解,她是把自己家中的农活干完才去的,今年共去11天就收入1200多元。去年她抽空去采茶,一直持续到9月份,前后共计有5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德江县11.3万亩生态茶产业带动了当近6万群众就地务工,实现生产务工两不误,每年增收达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