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茶叶店倒闭潮还在全国蔓延,茶行业春天何时到来?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从马连道走过,这个北方地区最大的茶业市场,已经不见有车水马龙繁荣景象,撞入视野的,到处是店铺转让的张贴,腾空店铺的张惶,仓皇辞别的无奈。市场曾经的主力军铁观音,普洱茶。也已经偃旗息鼓,龟缩到市场一个个

从马连道走过,这个北方地区最大的茶业市场,已经不见有车水马龙繁荣景象,撞入视野的,到处是店铺转让的张贴,腾空店铺的张惶,仓皇辞别的无奈。市场曾经的主力军铁观音,普洱茶。也已经偃旗息鼓,龟缩到市场一个个边角。三年前曾经不起眼的白茶,如同早当家的农村姑娘,艰难地支撑着马连道的生计。整个市场已经萎缩得严重变形。

有人问,茶产业的明天在哪里?很多人立马想到规模化经营。成吨的资本砸下去,成片的房子和利润长出来。但茶行业,尤其是中国的茶行业,却有一种独特的排斥规模化经营的基因。国人喝茶,不是象英国人喝下午茶那样,为了填填肚子;也非欧洲人那般,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冰块,加奶加面加香精。国人喝茶,大部分以清饮为主,追求的是精神的愉悦,口感的层次,香气的变化。在此前提下,规模化经营就经常遭遇消费者的挑剔,批评生产者不顾及传统方式,今天的这杯茶已经找不到去年的感觉云云。如果经营者装聋做哑,消费者可能放弃品牌忠诚,移情别恋。甚至自己走进茶区,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好茶。

所以我想:以品牌为代表的规模化经营虽然是市场主流。因为他能保证整个茶市场的供给,让所有想喝茶的人喝上茶。但邓增永提出的个性化,小产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他能满足喝上茶以后,追求产地特征,口感变化,汤感层次的茶人的精神上的满足。

前些日子参加过一个西湖龙井协会组织的地理标识会议,然后北京市场的"非标识"龙井被下架。才知道很多地方开始舞动地理标识的利剑,以保护本地区的企业利益。但行政区划下地理标识是把双刃剑,有可能把一个良性的产区割得支离破碎,因为茶区更多是地理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

以祁门红茶为例:历史上的祁红产区就是以牯牛降为中心,包括安徽祁门周边,江西景德镇,浮梁,婺源的广大地区。如果祁门红茶地理标识化,这些行政上属于江西的传统祁红产区就可被"标"掉。即使地理标识们大发慈悲,顾及及到传统祁红的地理范畴。但是,仍然可能与真正的优良企业公民失之交臂。个人认为,当今茶行业中,无论从品牌的角度,还是从产品的质量,以及用户的忠诚度几方面来看:祁红做得比较好的,当数"润思"。而润思的注册地,却不在祁门。

中国茶产业的主力军是洗脚上岸的农民,茶业的常态也是茶箐与茶叶初加工成品,茶的深层次开放尚未起步。中国的几大茶学院的专家教授们,也忙着走出实验室,挽起袖子,站在炒茶锅前和农民抢夺话语权。而不去研究和开发深加工的路子和导向整个市场的升级。伪专家们更是忙着怂恿地方政府打造茶叶第一市或茶叶第一县。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一味寻求卫星效应。强迫农民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给产能严重过剩的茶叶市场雪上加霜。我预计,国内茶园规模第一且品种单一的贵州,在未来三五年内,将迎来一波茶树砍伐潮。

中国茶产量已经突破200万吨,市场消化能力顶多120万吨左右,还有近百万吨的积压和过剩。鼓励屯货已经走到了山穷水近的地步。我曾经到一个茶友家做客,他是北京某银行的职工,月薪5000人民币。他家有间茶仓库,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茶,我仔细一看,真的想哭。仓库里按北京茶叶市场的流行次序,摆放着花茶,西湖龙井,铁观音,黄山毛峰,正山小种,普洱茶,普洱熟茶……他在旁边介绍:每年20斤。

每年近百万吨的茶叶产能剩余不能再这样忽悠给我们的消费者了,扩大出口已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茶业国家队已经在意大利播下种子,让我们一起期待她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