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七万茶企难闯A股 缺乏行业标准成主因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尽管有着多达3000亿元的市场容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茶企直接登陆A股市场的先例。在安溪铁观音、华翔苑等知名茶企相继IPO折戟之后,新三板成为不少茶企对接资本市场的新平台。国内最大的铁观音生产企业八

尽管有着多达3000亿元的市场容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茶企直接登陆A股市场的先例。在安溪铁观音、华翔苑等知名茶企相继IPO折戟之后,新三板成为不少茶企对接资本市场的新平台。

国内最大的铁观音生产企业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茶业)将于今日(12月8日)挂牌新三板。公司董事长王文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落后,茶叶产业基本"靠天吃饭"。再加上行业内营收超过10亿元的公司寥寥无几,行业整体小而散,各家公司财务及管理都达不到上市要求,所以近年来鲜有茶企冲板成功。

多家知名茶企折戟A股

与白酒企业竞相接轨资本市场不同,中国A股市场迄今为止主营茶业务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记者了解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茶企的上市之路荆棘满途,包括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信阳毛尖集团、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多家知名茶企均在冲刺IPO的路上无功而返。

截至今年6月,除了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天福(06868,HK)、龙润茶(02898,HK)和坪山茶业(00364,HK)外,只有谢裕大(430370)、恒福股份(832453)、雅安茶厂(832057)等6家公司挂牌新三板。

王文礼坦言,中国绝大多数茶叶企业都由家庭作坊构成,靠天吃饭的农业属性使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滞后,行业集中程度低。"现在茶行业整体规模接近3000亿元,有7万家生产企业。以铁观音为例,全国生产企业就有3万多家,估计一年销售额500亿~600亿元,约占整个行业的三成左右。"

对于茶企屡屡止步IPO的原因,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刘仲华分析称,主板要求公司盘子大,但绝大多数茶企的资本运营能力较弱,最大的营收也才10多亿元。再加上茶行业还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融合过程中,距离完全的标准化仍有一定距离。

八马茶业招股书披露,今年1~5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72亿元,其中铁观音收入为0.95亿元,占总营收的55.14%。2013年至2014年,铁观音全年营收分别为2.44亿元和2.16亿元。

王文礼说,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统计,八马是国内最大的铁观音生产企业,但市场份额也非常小。据安溪县政府统计,安溪每年出产的铁观音产值约120亿元,而前十家品牌茶企合计占比不超过10%。

需推进行业标准化

到目前为止,标准化仍是阻碍茶企大规模发展的拦路石。

王文礼表示,国内茶行业还是小农经济的农副产品模式,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口味标准,连知名品牌也很少,更没有能够打通上游种植、中游流通和下游终端的标准。比如以前白酒多以散装酒为主,现在有38°、52°等度数、酿造工艺和品牌上的差别。

对此,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一位陈姓店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还停留在靠铁观音、云南普洱这样的地理商标区别,很少有哪家企业靠本身的品牌做到家喻户晓。

"茶行业的评判标准必须像工业制品一样有可量化的指标,而这恰好是目前标准化推进的难点。"王学礼说,如果把标准化程度按十级来评分,绝大多数厂家不及格。而进口品牌立顿黄标红茶,靠标准化和品牌化年销售额能做到上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中央政府"八项规定"影响,曾经被热炒的天价茶正走下神坛。以八马茶业为例,2014年营业收入从上年的4.26亿元下滑至3.94亿元。八马茶业总经理吴清标坦言,近年来茶叶消费已回归理性,虽然过去两年利润有所减少,客单价比往年往年下滑30%,但客单数较之增长30%以上。

刘仲华也认为,从行业数据来看,饮茶人群逐年快速增长并年轻化,拥有千年历史的茶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成为资本追捧的热门行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