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简介——第二章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
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3.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问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
4.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
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认证机构将对其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5.有机新茶园的发展
(1)茶园规划
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以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一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
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米,种植2行的应为3米左右。
(2)茶园开垦
首先地貌清理,清理零星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树根、竹鞭、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3)茶树种植
有机茶园栽种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表现出多样性,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
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条栽:150×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150×40×33cm,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
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菜籽饼150-200Kg/亩。尽量带土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土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留苗高15-20cm。
(4)苗期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每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
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如有缺苗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