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茗香记事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茗香记事一 茶,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可见,茶的历史,渊源流长。中国多名

茗香记事一 茶,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可见,茶的历史,渊源流长。中国多名茶,武夷山的大红袍香气冠绝,洞庭的碧螺春百里醉,还有安溪铁观音,杭州松阳银猴,安徽六安齐云瓜片,浙江顾渚紫笋,贵州都匀毛尖。。。茶味或浓或淡鲜涩,或甘酸醇苦,各有特色。饮茶有道,艺茶有术。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中国茶艺,致精致美,美仑美奂;中国茶道,更是把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和谐这般中文华文明的精华渗透其中。中国茶精神,大哉、深哉!茗香记事二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中国云贵高原是原生茶树的故乡,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滇池之畔,到处都有茶的踪迹、茶的芬芳,故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人工植茶始于周初,据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进值东汉,便有了汉王至茗岭"课僮艺茶"的记述,同时有了汉朝名士葛云在天台设"茶之圃"的记载,可见大面积人工植茶当从东汉始。茗香记事三一代"茶圣"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卒于贞元二十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一生致力于茶学,自幼随名僧积公大师在职寺院采茶、煮茶,后又在湖州等地搜集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他曾远上层崖、遍访茶农,深入民间,终于在774年(天历九年)完成中国茶文化专著--《茶经》。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作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茗香记事四品茶先要择器。壶形特异,还要有美韵;杯要小巧,不为解渴,只为品味。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后来随着茶的烹煮过程的简单化,茶器也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茶器中的壶碗历代皆出现珍品,如明代宣德宝石红、青花、成化青花、斗彩等;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提梁式、把手式、长身、扁身等等各种形状;图案以花鸟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色彩。茶与茶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向外扩展,茶器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茗香记事五茶会是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文人雅士以诗文会友,必有茶来助兴,故组织饮茶集团,称为"茶会"。早期的茶会见于唐代,陆羽、颜真卿都曾组织一些不加名目的"茶会"。五代时期,茶人和凝正式组织"汤社",成为文人聚会的一种正式形式。清乾隆曾举行"千叟宴",入宴者竟达五千人,这是世界历史上集体茶会的冠军之作。至于民间"茶会",则与民间茶馆文化、戏院文化、说唱艺术紧密相联,茶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多种民间茶会结合起来。 茗香记事六历来茶人品茶讲究茶具,宜兴所产紫砂陶壶便堪称茶具中的冠冕之作。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质地精良、造型大方,民间风味极浓。明.周容在《宜都壶记》中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可见宜兴紫砂壶在众多茶具中的独特地位。它无土气,不夺香,又无热汤气,泡茶不失厚味,色、香、味皆不易失,甚至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著名的制陶专家有明朝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享和现代的顾景舟等人,他们所制的紫砂陶壶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给人以平淡、闲雅、敦厚、蕴藉等种种心灵感受。茗香记事七 碧山深处绝纤埃, 面面轩窗对山开。 谷雨乍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文征明 兄起扫黄叶, 弟起烹秋茶。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 --郑 燮

白头老媪簪红花, 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 采桑已闲当采茶。--范成大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