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中俄万里茶路上的铅山河口茶市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中俄万里茶路上的铅山河口茶市2009年6月30日到7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五集播映了《武夷山茶文化》,其解说:"当时的江西河口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由于武夷茶销售河口镇得以繁荣
中俄万里茶路上的铅山河口茶市

2009年6月30日到7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五集播映了《武夷山茶文化》,其解说:"当时的江西河口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由于武夷茶销售河口镇得以繁荣。"这里的"当时"是指明末清初。可明代中叶,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已然是中国纸茶贸易中心了。山西、河北、内蒙、湖南、湖北、河南、福建、江西等省区文物局长和专家学者在河南赊店古镇召开研讨会,共商"中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计,达成了《"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并认定了"南船北马"(茶叶运输方式)的"万里茶路"第一镇为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古镇。"万里茶路第一镇",给了铅山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河口茶市通天下"

  铅山地处赣闽结合部,山水相连如唇齿相依,自古是中原入闽商旅必经之路。河口古镇商业的繁荣,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在水运交通时代,位于信江河畔的河口古镇向南贯通闽江水系,向东贯通钱塘江水系,向西向北贯通鄱阳湖水系和长江,因而成为中国东南的商业重镇。

 "河口茶市通天下,河红帮茶师遍中国。"这是明清时期茶界流行的名谚。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对此是这样记载的:"(明清)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许多茶商就在河口收购茶叶,不再前进了。……中国各地商人都到河口购茶叶,或者把茶叶运往其他各地。"《中国茶乡之行》的作者R·Fortune写道:"英国商人也来自行据此采购河红茶。"当时,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不畏关山辽远,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茶叶。其中的河红茶成了国内最著名声的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上饶地区志》)。从现有的史料看,闽浙皖赣边山区,是中国红茶发源地,由于集散地在河口镇,故名河红茶。河红茶,是中国红茶的鼻祖。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十八世纪欧洲运往中国购买红茶的白银达1.7亿两,当时出口到欧洲的红茶全部是河红茶和崇安红茶,而无论是崇安红茶,还是后来修水的"宁红"、安徽的"祁红"、湖北的"宣红"、湖南的"湖红"、广东的"英红"、浙江的"越红"、江苏的"苏红"均是"河红"问世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红茶,都是由"河邦茶师"传授的技艺。据文献资料记载,1930年前后,在上海制茶的河邦茶师还有300多人,安徽祁门河邦茶师有100余人。河红茶还是中国打响世界的一张名片,它曾被西方人奉为至尊名茶,誉之"茶中皇后"。西人"能品一盏,竟不问价。"其爱河红茶,几乎到了如痴如醉地步。英国人诺顿说:"喝正山小种红茶胜过饮人参汤。"诗人拜伦喝过红茶后在他的长诗《唐瑛》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变得那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中的红茶"。17世纪的英国,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而红茶则要30先令。

  河口茶市形成于宋代。

  宋景?年间,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即是贡茶。辛弃疾寓居铅山瓢泉品小龙凤团茶,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在《水龙吟》中情不自禁地赞道:"其外芬芳,团龙凤片,煮云膏些。"《铅山县志》记载,明宣德、正德年间,河口又精制出了小种河红茶、玉绿、特贡、贡毫、贡玉、花香、香馨、苦坑茶等10多种极品茶畅销全国各地。让铅山茶走向世界,明铅山县令笪继良功不可没。他主政铅山六年,大力鼓励种茶制茶,并推出了一批名茶行销市场。明《铅书》记载:"铅邑凡石山带土者、两山夹岸者、阳岸者、阴峡者皆种以木(茶树)。"可见,当时铅山的茶叶之多了。明《铅山乡土志》描述:"河红繁盛之时,商家买办,每年数百万金。"河口不仅是中国茶叶的集散贸易中心,也是制茶的技术中心。清人程鸿益有《河口竹枝词》描写河口制茶女。其一:"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齐向庄客分小票,春葱纤剔冻雷茶。"其二:"千盘茶绕代薰香,一日青蚨二百文。抛却女红入尘市,桑鸡啼遍不曾闻。"清康隆时期,铅山河口从事茶叶加工的人有3万之多。周边武夷山区和怀玉山各地的茶、浙江和安徽的茶,均汇聚河口加工包装外销。山西、安徽、浙江等地很多茶商,都因经营铅山茶而成了晋商徽商湖商中的大商贾。每年初春,各地茶叶代理商纷纷来到河口来迎接晋商,在这里签定一年的茶叶贸易。《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的《茶市杂咏》记载:"清初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河口转运河南,远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返,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山西客商因巨额银钱携带不便,还在河口设立了山西票号分号,以利商汇。

  宋至清,铅山有西、北、东三条茶路外销。最为典型的是明代中叶晋商开辟的茶路。晋商把上饶地区及邻近诸省所产之茶,人挑水运车载马驮汇集河口,加工后装船外运。这条以河口镇为起点、纵贯我国南北和欧亚大陆的茶路逐渐形成。这是一条堪与唐代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路。《茗香万里》是一部详细记述晋商"万里茶路"的历史地理专著,详细描述了河口茶路兴盛繁荣事。

  秀美山川注定产茶

  江西上饶铅山何以产茶、何以产名茶?

  山川秀美的上饶,"天生"注定了这片土地是中国茶的产地和集散地。早在汉代,就有僧道在这里的形胜山川种茶施茶,更有一代茶圣陆羽凿泉煮茶著《茶经》。唐宋元明清,上饶这片山水间茗香飘四海,茶谊达五洲。

  上饶山水,为"两山一江一湖"。北、东、南,三面环山。武夷山,东北--西南走;怀玉山·大鄣山,东南--西北走。中间,一条信江向西直奔鄱阳湖。古人用"一水西来,千丈晴虹,百里翠屏"来形容上饶地理。地处赣、闽、浙、皖三省交界,境内武夷山、怀玉山、鄣公山,山峦起伏;山之间,溪涧纵横,雨润风湿,雾罩云遮,是茶叶生长的灵秀之地,焉能不产茶、不产好茶?

  青山南去连八闽,绿水北流入信江。这就是上饶铅山的山水走势。铅山县境五分之四在南部武夷山区、五分之一在北部信江河谷平畈。地势由南向北逐级递降,南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黄岗山海拔2157.7米、独竖尖海拔2128.5米,白塔尖海拔2092米,黄连木山海拔2083米,分别为华东地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高峰。由武夷山伸出的4条山脉向信江逶迤北延,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涧溪泉汇成了密如织网的河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条,其中,紫溪河(又叫铅山河或桐木江)、陈坊河、杨村河、青溪等因水运便捷,形成了连通八闽地区商旅来往的码头--石塘、永平、陈坊、湖坊、紫溪、杨村等千年古镇。这些河流,由南向北流入横贯县境北部的信江,因而又成就了水路交通时代商贸繁荣的河口古镇。还有连通八闽的云霁关、马铃关、鸭母关、桐木关、分水关、观音关、温林关等古关隘(这些古关隘,海拔都在千米以上),这些关隘,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峰耸削天,白云?之"(明王世懋),雨露充足,年平均气温14.2℃,降水量2583mm,空气相对湿度84%,日照时间长964小时,无霜期250天,冬暖夏凉,没有任何污染。这里生长的茶叶条萦肥实、色泽乌润、亮丽芳香、品质超群。这样的铅山山水焉能不产茶、不产好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