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千年茶史话广西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摘要说明]千年茶史话广西广西的茶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腾飞的,以前走得很慢,不是因为没有好资源,而是因为未能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不管国内各种茶书怎么"遗忘"广西茶,但首先得承认,广西也是中国茶的原产地之
[摘要说明]千年茶史话广西

  广西的茶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腾飞的,以前走得很慢,不是因为没有好资源,而是因为未能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管国内各种茶书怎么"遗忘"广西茶,但首先得承认,广西也是中国茶的原产地之一。

  《广西通志稿》记载:"白毛茶,产田阳、凤山、扶绥、那坡诸县……概属野生。"又道:"明山茶,产上林、武鸣等县,茶树不待人种植……多生高山石隙中。"《广西特产物品志略》也说:"后山茶……产龙州等县,树婆娑而矮,叶椭圆而长,边缘有锯齿,野生山中。"时至今天,凌云县青龙山、贺州桂岭开山村、大新等地还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

  早在秦汉时期,广西就有茶叶栽培痕迹,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广西东北部属于楚的疆域,制茶可能是从楚属湘水流域传播而来。秦汉以后,灵渠沟通荆楚与广西水运,为广西茶业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桂平县志》说,茶"始于汉晋之间,至唐而大盛"。唐代广西茶区有象州和容州。唐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唐朝陆羽《茶经》记载:"茶树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所言"象州"指的就是广西象州茶区。

  唐元和元年(公元815年),唐朝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曾赋诗描述当时茶叶加工情景:"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赏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至宋朝,广西茶叶发展成为商品,并开始课税。宋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立茶引法(即征茶税),规定60斤茶纳铜钱600文,当时广西茶税达1183贯960文(每贯1000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广南西路茶叶产量高,分布较广,位于今天的融水、临桂、灵川、兴安、荔浦、永福、贵港、玉林、平乐、平南、宾阳等地均产茶叶,形成了当时融州、静江府、郁林州、昭州、浔州、宾州六大茶区。

  清代广西茶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上百个之多。其中,凌云白毫、横县南山白毛茶、开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等,成为饮誉国内外的名茶。

  横县南山白毛茶似乎不太为人所知,但它的历史是深厚的,在横县那阳乡南山种植的历史有500多年。清嘉庆十五年(1801年),在全国24个名茶中,有广西南山白毛茶的份。1915年,南山白毛茶以"白毫显露,滋味浓厚"的口感,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银质奖章。1933年,当时的广西省政府给南山白毛茶题赠"品胜武彝"匾额。

  清末民初,广西茶叶兴旺过一段时间,最高年产量达10万担左右,主产区在苍梧、贺县(今贺州)、横县、藤县、岑溪等县。当时岑溪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岑溪最好是山家,七六二山好种茶。

  三六九圩担去卖,归来猪肉共棉花。

  "七六二山"是指岑溪境内的筋竹、诚谏、水汶、樟木等地,歌谣反映了当时岑溪制茶的兴旺景象。

  民国时期,广西茶叶成为出口商品,1915年到1929年的15年间,广西平均每年输出茶叶约30万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茶叶生产进入衰落时期,茶叶出口受阻,销量锐减,茶价下跌。1933年,一公斤茶叶可换3.7公斤大米;10年后的1943年,一公斤茶叶还换不到0.5公斤大米。苍梧六堡茶的身价也跌得厉害,从1929年前的每担30元左右降至抗战时期的十八九元。1945年,广西种茶规模只剩11万余亩的面积、不足1500吨的年产量,约占盛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茶叶得到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85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茶9900吨;2008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多万亩,产茶近3万吨。虽然这一规模还远远落后国内茶叶大产区,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广西比较大的茶区有凌云、横县等县。广西茶叶主要分全发酵红茶、不发酵绿茶、后发酵六堡茶和花茶四大类。全发酵红茶主要是红碎茶,以大叶茶为原料,口感浓、强、鲜。花茶有茉莉花、桂花、玉兰花、珠兰等几种。据桂林市茶叶研究所收集的茶树品系有448个,其中广西本地品种78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