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勐海:普洱茶名重天下!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产茶大县,古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大叶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普洱茶产量居
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产茶大县,古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大叶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普洱茶产量居全国第一。所产普洱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墨绿油润,叶底肥厚鲜嫩,香气馥郁飘荡,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之后汤色更透亮鲜艳,味道更纯浓爽口,陈香独特持久"的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传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术,形成了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为国内外饮茶爱好者所喜爱,风靡海内外茶叶市场。

有资料表明,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族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迁徙至此的哈尼人、傣族人、拉祜人乃至汉族人日常生活,也从此与茶息息相关。当1799年安徽人檀萃在其记录云南风物的奇书《滇海虞衡志》一书中写道"普洱茶名重天下"时,事实上茶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已经传承了十几个世纪。
创建品牌示范区
日前,经国家质检总局文审论证和现场验收合格后,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期为2016年12月到2019年12月,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被列为创建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
2016年12月12日,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普洱茶以612.7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第三位。
长期以来,勐海县注重保护与利用普洱茶资源,加强对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增强茶农自觉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指导帮助茶农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村民自律保护古茶树资源,用村规民约约束种植户生产优质安全的茶叶原料。优化茶园基地,建设"优质、生态、高效"茶园,与省茶科所合作制定《勐海生态茶园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勐海茶产业技能培训实施细则》等,构建完善的生态茶园指标体系,全力实施连片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创建茶中有林、茶在林中的生态原料基地。县内各民族长期保留着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通过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浓厚的茶文化是勐海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拥有丰富传统民俗积淀地区在现代社会谋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特色化充分运用到品牌的创建和质量的提升当中,形成企业品牌+农户诚信+基地共建=价值的最佳合作模式。
为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勐海县制定《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与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初制技术与管理规范》等四套标准,编制《勐海县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培训手册》,大力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规范农民群众家庭作坊初制茶的技术规程,推广科学晾晒、卫生储存等技术,全面提升晒青茶初制加工工艺水平,编制普洱茶发酵、筛分、拣剔、成型、包装等环节的企业标准22个;5个《国家级勐海县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紫娟保健茶"获国家三项发明专利授权。
打造古茶树群落新地标
2012年9月,一个令全球茶界震惊的消息从云南勐海县巴达山传出,被誉为"茶树活化石"的世界存活树龄最大古茶树--巴达野生茶树王在丛林中悄然倒地,自然"仙逝"。这棵年届1800余年的古茶树,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8米,于1961年在云南勐海县苍茫群山中被发现。它的出现,表明中国不仅是茶文化泱泱大国,而且是无可辩驳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巴达野生茶王的倒地让人惋惜,但新的消息却又让人振奋:就在野生茶树王附近,与之同时代的有三棵古茶树依然耸立群山,以千年不变的节奏吐故纳新,成为难以计数的勐海古茶树群落新地标。
今日勐海,已是中国普洱茶首屈一指的重镇,不但产量居首,而且科研力量雄厚。中国普洱茶的龙头企业勐海茶厂座落于此,六大茶山、七彩云南、神益、陈升等数百上千家大小茶企以及无法计数的制茶坊遍布各大茶山。来自全球各地的茶人每年奔走在连接各大茶山之间的崎岖道路上,为这嫩绿的叶片痴迷难舍。
在勐海的旅行,离不开一个"茶"字,每一位痴迷在连绵古茶山间的探访者,莫不在路途中面对一片接一片接踵而至的古老茶园时,为普洱茶厚重甘醇的滋味和悠远的历史痴迷难舍。
传统的傣族聚居于山间平地,竹林、溪水、稻田,一派诗意栖居景象,似乎与长于山地的茶有所距离,但实际上在勐海,各民族的长期和谐共存中,千百年来文化早已彼此交融,无论是布朗族、拉祜族还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同样植根在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中。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最普遍的一种茶饮。"竹筒茶",傣语称为"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傣族人的竹筒茶与拉祜族的竹筒茶在制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春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春,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春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婉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难怪傣族人不分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竹筒茶已经成为傣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在勐海大地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以稀为贵的今天,对古茶的追寻,恰好折射出对昔日生活中那种享受有机、天然食材的眷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