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普洱茶茶道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使思茅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茶艺道及饮茶习俗。世居思茅的各少数民族群众,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方式方法。其饮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并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饮茶在思茅各族人

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使思茅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茶艺道及饮茶习俗。世居思茅的各少数民族群众,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方式方法。其饮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并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饮茶在思茅各族人民生活中源远流长而必不可少,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各民族中还流行着许多特别的饮茶方法,如凉拌茶,木瓜茶、糯米香茶、糊米茶、菊花茶、葛根茶、糖茶、盐茶、姜茶等等,既能消署解渴,又能清热治病。茶艺茶道种类繁多,仅择其特别的介绍。

汉族饮普洱茶

思茅汉族的待客茶与内地汉族泡茶相似,一般有盖碗茶、壶泡茶两种、冲泡茶时由低向高转拉三次,称为"凤凰三点头"表示向客人三鞠躬之意。茶斟入茶杯、茶碗时,茶满七分,留三分空位,称为"七分茶、三分情"。

汉族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品茶"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的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姿为目的,自娱自乐。品茶者,细品缓啜,所谓"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喝茶"是以清凉解渴为目的,大碗急饮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吃茶"是连茶带水一起咀嚼咽下,但吃茶的为数不多,一般都为喝茶。

汉族饮茶,虽然方法有别,却大都推崇清饮,认为清茶最能保持茶的"纯粹",体会茶的"本色"。基本方法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或熬煮茶叶,茶汤中不附加其它饮料食品、为纯茶原汁本味饮法。凡有客自远方来,总要招待一杯盖碗茶,是汉族的一种专统待客方法。

正规的品饮盖碗茶,有净具、摄茶、澈茶、沦茶、品饮五道程序。首先用清温水将盖碗饮具清洗干净,把茶叶三至五克放盖中,再将初沸的开水迅速冲入盖碗内,使水满不溢为止,然后以碗盖轻轻刮去水面浮沫,再盖好碗盖。沦茶是碗中的茶要经过五分钟的浸渍,使之出茶香之味,最后才品饮。品茶素有"一看二闻三品"之说,首先看其茶叶的色泽和外形,然后是闻茶汤清香气,之后才是品其茶味,心情以静为佳。

哈尼族饮普洱茶

蒸茶:一般年纪稍大一点的哈尼族人喜欢喝蒸茶,在劳动、赶集或狩猎归来途中,顺手采摘新鲜的老茶叶带回家,用甄子蒸熟,晾干后装入特制的篾合中备用。饮用时,取适量放入杯中,冲上沸水泡数分钟即可饮,这种蒸茶喝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温醇,爽口诱人。

烤茶:这种饮茶方法是哈尼人在野外劳动时在山野间待客或自饮用的方式,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新鲜竹筒,盛满清洌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烧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时,待筒中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煮片刻后即可饮用,有鲜竹清香味和茶叶的芬芳味,甘甜可口。

土锅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又称待客茶,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法。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待锅内的水烧开后,再放入新鲜的老茶叶,要不断地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饮用,待茶煮好后,将茶倒入竹茶盅内敬客。茶汤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饮一次而终生难忘之感,饮后能助消化、解油腻除宿食。

傣族普洱茶艺茶道

土司土罐茶:孟连宣抚司的土司及上层饮茶方法:首先将存放在竹筒里的茶叶倒在土罐中用温火慢炒,待闻到茶叶特有的香味时,将沸水倒入土罐中用热火熬至茶汤变浓,香味扑鼻时,又将茶汁倒入土司专用的茶俱中,然后再将茶俱放入蔑制的器皿上,由仆人送至土司饮茶议事的地方供其饮用。当然熬茶的师傅是专门培训过的,具有较高的熬茶水平的专职人员。

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甄里,甄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甄心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蒸约十五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口径约为6厘米,长25厘米左右,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紧,边装、边烤,边舂,直到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离炭火约40厘米的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竹香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甜的特点。傣族群众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拉祜族饮普洱烧茶

烧茶:拉祜族传统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鲜茶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法。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至半熟,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糟茶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饮用有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佤族铁板烧普洱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的茶饮,与烤茶相似,但风格略有不同。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直到茶色烤至焦黄,散发出茶香味,再将茶倒入开水壶中煮,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饮这种茶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是佤族中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即将木擂缸擂好的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陶罐内共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的功效。至今佤族仍保留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彝族普洱茶烤罐茶

清茶:彝族的清茶,是将泉水盛入铜茶壶,置于火塘边煨热,水温增至水面冒气时,倒适量水入煮茶罐,放进茶叶,在火塘上烧煮,煮沸后用搅茶棍搅动,渐成金黄色,用火钳将茶罐取下来,搁置片刻待沸止后,经过滤倒入茶杯中即可饮用。

盐巴茶:这是彝族最喜爱的一种日常饮料,先掰下一块当地生产的紧茶或茶饼,砸碎后放入陶罐内移近火塘烘烤,当听到罐内发出"劈啪"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气味时,即向罐内缓缓冲入开水,再煨五分钟,然后把用线扎紧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后移去,将茶罐移离火塘,再将浓茶汁分别倒入碗杯中,加开水冲淡即饮,可配吃玉米粑粑之类的食品,味道十分舒适可口。

油茶:用茶壶煨煮茶水至沸,用漏兜将茶水滤入冲茶筒,再用勺或竹片将酥油、麻籽油、蛋清、盐巴等香料放入茶筒内,然后左手握筒,右手来回抽动筒内拉杆,待茶汤和香料均匀后,即可倒入茶杯饮用,油茶清新爽口,醒脑利目,滋补强身。

烤罐茶:彝族人十分喜欢饮用。先将茶叶放入陶制茶罐内在火上焙烤,直至茶叶烤得酥脆,略黄时,乘热将茶罐端离火源,灌入事先烤热的水少许,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再冲入热开水至灌满,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让茶叶沉淀一会儿,再倒出茶水即可饮用,彝族的烤罐茶,色、香、味和浓度具佳。

布朗族酸茶烤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袭,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把野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的爱尼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方式有:吃"得责"生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至今澜沧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茶,辣椒和盐,吃饭时摘一把生茶,蘸盐巴辣椒当菜吃。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累时就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茶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茶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到喜庆之事或有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客人,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烤茶:布朗族人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晒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茶不行"。他们把茶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青竹茶:布朗族爱煮青竹茶。在野外劳动或长途步行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然后把一只大竹筒装满泉水放在火堆旁烧烤,水烧开后放进茶叶,再煮五、六分钟,将茶水倒入插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饮用,有泉水清甜,清茶醇香之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