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老爸茶:“吃”茶吃出的海南味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老爸茶店和海南其他没有叫老爸茶的甜茶店一脉相承,前身均是华侨带回来的西式茶店。遍布全岛各地的甜茶店是海南华侨文化的典型体现。用"风靡全岛"来形容茶店在海南的影响力似乎一点都不过分,不管是在都市海口、还

老爸茶店和海南其他没有叫老爸茶的甜茶店一脉相承,前身均是华侨带回来的西式茶店。遍布全岛各地的甜茶店是海南华侨文化的典型体现。

用"风靡全岛"来形容茶店在海南的影响力似乎一点都不过分,不管是在都市海口、还是在乡村小镇都能看到茶店。"吃茶不?"成为许多海南本地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在海口,这种平民味十足、消费低、毫无拘束的茶店被称为"老爸茶"。

"老爸茶"源自何处?海南人从何时起喜欢上这种喝茶方式?这样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方式何以会被许多人将之与海南人尤其是海南男人的个性、城市的味道联系在一起呢?这些都值得细细品味。

南海网9月23日消息:一个下午,约上几个朋友,到海口龙华路海医旁边的一家茶店喝茶。进去刚坐下,端茶的小妹没有递来菜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正规的菜单,直接问:"阿姐,吃乜茶?"小妹拿着一块夹着点单表格的塑料板,然后在每一个已写好价钱的品名后面,按"正"来画,比如在柠檬茶的后面,如果一杯就画"一",两杯就画"",如果是五杯就凑成了一个"正"。

而点东西的时候,海南本地人都会习惯于用海南话来说:"咖啡黑一盅,茶'滴'一盅、啡'滴'一盅……"这些词直接译成普通话时会让许多人看得云里雾里,但是经常去喝茶的海南人都知道,这是老爸茶店里特定的"茶语",不同的说法点的茶完全不同。

如咖啡黑指的是不加奶不加糖的纯咖啡,茶"滴"指的是红茶加一点奶,而啡"滴"指的是咖啡加一点奶,不止如此,还有海口人说的"茶掺"(茶掺加大量的奶),"黑掺"(即咖啡加红茶)……而海南话说"一盅"是指"一杯"。

冲制这些甜茶十分讲究,各种料加的比例要不多不少,如果加多或加少了则会变味。茶杯在桌子前排成两行,冲茶的大姐左手熟练地往杯子里加炼乳,右手则拿着一个有长长出水嘴的铁壶,里面还加着一个大大的过滤网,将咖啡粉及热水加到里面后,再往每个杯子里倒。

而上这些茶时,小妹往往不会单单端着一杯冲好的茶,而是外加一壶淡红茶、开水之类的,让你可以不停地往杯子里续杯,往往一张桌子上你会看到几个茶壶,而那壶里的水,海南话里称之为"茶二"。而海南人在说笑话数落一个爱泡茶店的人时,往往会说:"你是茶二喝完喝茶三、茶四、茶五……一直喝到天黑。"

茶点上来后,小妹会问你"吃乜果?"海南人吃茶不会光喝一杯茶,他们往往会点上一些面包、各式糕点之类的东西,而这些糕点,就统称为"果",其实"果"才是海南茶店里的主角。跟着我们一起去喝老爸茶的陈先生与朋友选茶店时,不会看那里的茶怎样,而往往会看哪里的果好,就选哪里,几乎每一家都会有自己的招牌"果"。

海南本土作家李高兰对老爸茶也十分感兴趣,她说在海南,"茶果"相当丰富,有煮、炒、炖、炸、烤等多种做法,烤的有各种面包、蒸的有蒸水晶饺子、各种包子馒头等。还有各种粑食(即用米及杂粮制成的点心)更是令外地人叹为观止,有否馅分为有馅粑、无馅粑;以口味分甜馅粑(甜馅大都加有椰丝)、咸馅粑。以原料分米粉粑、木薯粑、"猪肠粑"、牛麦(高粱)粑、狗尾(小米)粑、玉米粑等;至于"茶果"以形状命名,有粑仔粑、"碰公粑"、"多孔粑"、"锅粑"、煎粑、蒸粑、薏粑。

"茶果"里点得比较多的是面包,面包的命名也多以形状、味道或以其所含材料来命名的,命名十分直接易懂,符合了其大众茶果的特点,比如"排骨包"就是中间夹着一块大排骨,"老鼠包"就是两头尖尖的样子,"风车包"则做成了一个风车的形状,"铁锅包"则是面包底下用一块铁制的东西装着……

"公爹人(指男人)一日两顿茶",在海南,由于去茶店喝茶的多是男人,一些男人养成了一天去两次茶店的习惯,于是男人也跟老爸茶有了很深的关系,也有人说海南的女人特贤惠,把家里的粗活细活全包了,让男人可以放心地去喝茶。于是外地人认为,"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爱喝茶的男人都是比较悠闲的比较松懒的。但其实海南本地人,包括海南的女人并不认为男人爱去茶店有什么错,传统的海南女人觉得男人的天地在外面而不在家里,应该多结交朋友多去闯荡,不应该被一些生活"小"事所累,而茶店也许是他们结交朋友的最好地方。

骑楼、西式茶店--老爸茶店的旧影子

与内地一些城市的茶店不同,"甜茶"是海南茶店里的主角。地道的海南本地茶客,在老爸茶店里喝茶时并不太喜欢点品质较高的龙井或者碧螺春之类用茶叶泡制的茶,他们最为喜欢的是带有甜味的茶--咖啡、奶茶、红茶、柠檬茶等等,有时甚至冲泡红茶时都会加上一些糖,而茶店的这些经营内容、茶客的习惯,都与海南的历史、海南的归侨、海南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十世纪初期,海口拆城扩街,将原来的五六米宽的石板路扩建为汽车街道,并将原来的四五条路扩建到30多条,并建立起市政厅,而当时为了进行市政建设,政府吸引华侨资本回乡投资,从南洋各国回来的华侨陆续在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等建起了骑楼,这一区域的商贸业也急速地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华侨资本对海口近代城市的形成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华侨不仅带回了资本,也将他们在东南亚一带养成的生活习惯带了回来。在热闹的骑楼街道边,自然少不了供给商家和住户休憩的地方,一些西式的茶店开始出现,而其经营者多为华侨的亲属,这些店的地点多设在中山路、得胜沙、博爱路一带。

住在得胜沙的一位吴阿婆说,解放前的西式茶店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进去喝的,里面的服务员多身穿旗袍,十分优雅,茶店里的服务也十分周到,甚至还有热毛巾可擦手。

老人们回忆,当时的茶店里经营的主要是咖啡、红茶、牛奶、咖啡奶、红茶奶、阿华田和可可以及各式糕点等。店里设有专门的茶师及点心师,这些师傅多是东南亚一带的归侨,他们带回了专门的制作方法,比如咖啡豆都是由茶师亲自炒,茶也是由茶师们亲自冲制,而各式各样的糕点也是点心师制作的,其炒制咖啡时香味能在骑楼的小街上飘出好远,那时一般都是收入不错的人才可以进入这些茶店内聊天喝茶。

"这种西式茶店应该说是老爸茶店的最早形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俊春说,这种西式茶店所提供的茶及点心,不仅是归侨爱吃,当时本地的居民也因此喜欢并接受了这些口味,慢慢地这种泊来式的喝茶方式成为了海南人的生活习惯。

国营茶店、私人茶店--从西式茶店走向平民化

解放后,海口的西式茶店店铺又有所增加,但其经营的品种仍然以原来的品种为主。但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陆续出现的国营西式茶店可以说让更多的海口人可以走进了茶店,享受到这种原来高收入者才可以拥有的待遇。

1979年,海口市饮食公司所属西茶店有宝岛茶店、椰林茶店、红旗茶店、红岛茶店、工农兵茶店、朝阳茶店、海岛茶店、永红茶店等8间国营西茶店。海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唐人志曾在海口市饮食公司当过采购。他说,西茶原来是饮食公司里一个最为主要的部分,还专门成立了西茶党支部,他说那时所需的茶料和面粉也都是国家配额供给的,因此每冲一杯茶都十分讲究,不能多放一点,也不能少放影响了味道。

而喝茶的价格也慢慢地降了下来,当时红茶每杯是七分钱,咖啡是一角钱,牛奶一角三分,而咖啡奶和红茶奶就稍微贵点,是一角六分钱,加上面包、蛋糕等糕点,一顿下来就是两三角钱,茶店里坐的时间不限制,慢慢地许多人喝茶已经养成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的习惯。

"那时茶店的面积不太大,都在五六十到一百平方米左右。"住在博爱路的李阿姨回忆,当时她和许多工友在放工后,都会去茶店里坐上一会儿,喝杯红茶,吃点糕点,她还记得那里自己最爱吃的是茶店里的"炸包"(一种炸过的面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国营西茶店慢慢地减少,个体经营的茶店逐渐兴起,而这些茶店的经营内容及品种较之以前的茶店又有很大变化,开始在西式茶店内经营起一些中茶,并提供一些海南本地人喜欢的汤面、粉、绿豆汤、番薯汤、猪杂等,不仅有了甜的,还有了咸的,让各种品味慢慢地为更多的顾客所接受,特别是一些时间较为充裕的中老年人。

而就是在这段时间,这种为许多大众所接受的喝茶方式开始慢慢地被海口人称为"老爸茶"。"老爸"在海口话里是指中老年人,也有人说其实"老爸茶"应该写为"老霸茶",因为海口话里,老爸是指爸爸,而"老霸"则指爷爷一辈,"老霸茶"更为贴切,但后来可能人们更多地接受了"老爸茶"的说法。

在海口茶店的门口,往往找不到挂着"老爸茶"这三个字的茶店,"喝老爸茶"的说法其实更多的只是为海口本地人所称,在琼海、文昌、万宁等类似茶店较多的地方,并没有将这种茶店称为"老爸茶",而是单纯地叫之为"茶店"。

早上和下午--吃茶的黄金时间

海南人把"喝"茶称为"吃"茶,除了受当地方言影响外,也许还因为进茶店时,茶毕竟是配角,主角是各种好吃的点心、粉面、甜品、地方小吃等。

茶店里的早餐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咸的有可以让你连汤带水、热乎乎地吃进去的万宁后安粉、文昌抱罗粉,也有拌得入味可口的海南粉、文昌腌粉;甜的有咖啡、奶茶,各式面包和糕点,甚至还有清补凉、地瓜汤、万宁粽子、煎饺子之类的,这些你都可以在老爸茶店里面一天换一样地吃,老爸茶店就像是大型制作坊,虽然空间简陋,却能做出多式多样的东西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的需求。可以说,小吃品种繁多的一间茶店,就像是一条小吃街一样丰富,难怪茶客们对茶店流连忘返。

早上和下午,都是老爸茶店里客人较多的时候,三四元钱一顿早餐,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样式让许多人都愿意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早餐地点。住在文昌的张大爷和老伴说自己很少在家吃早餐,他们往往在老爸茶店里点上一两样,两个人花上四五元钱,就可以解决一顿丰富的早餐,而家里实在无法做出样式这么多的早餐款式。

夏日,一个松懒舒服的午觉之后,海南人喜欢吃点东西,在海南话里,这叫"吃日斗","吃日斗"大概是在三四点的时候,在农村的家里,这个"吃日斗"的习惯往往是简单吃一些中午吃剩的饭菜,而在一些有老爸茶店的乡镇或是城市,"吃日斗"的地点往往改在了茶店里,而这又类似于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所喜欢的"下午茶"。

西方人喜欢在午饭及下午工作休息的时间,喝点红茶,配以西点,而他们的红茶往往会加上糖或者淡奶;或者是在悠闲的下午,几个亲朋好友坐在户外的铁艺桌子前,点上一杯茶,喝上一下午。后来这些习惯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等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地方,而在这些地方,当时聚集着许多从海南出外谋生的海南人,在回乡时也将这些生活习惯带回海南,人们开始喜欢上这种带着点"泊来"性质而又悠闲的生活方式。

与早上相比,下午来老爸茶店的人似乎坐在茶店里的时间会更长些,因为经常会约上几个熟人朋友一起,趁着喝茶的时间,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社会趣闻甚至于一些自己"分析"的彩票信息,每人拿着长长一条的"奖纸"(写有已出彩票号码的纸)。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上好久。下午,在一些颇受欢迎的茶店,几乎很难找到座位。

休闲、热闹、包容--老爸茶外的世界

在老爸茶店里,很少能看到行色匆匆或是忙忙碌碌的人,这里的大部分茶客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一人一杯茶、一个包点,也许他们可以坐上一下午。而据调查,在老爸茶店里有空坐上三五个小时的人,大多是一些普通工人、农民、下岗工人或失业者、退休工人等这类人,他们消费价格为4元至7元,也有10元以上的。

没有了工作空间,没有了与外界交流的最佳渠道,生活相对悠闲的人们似乎把茶店当作了自己与外界沟通的一个主要场所。

在每个老爸茶店里,都会有一批每天固定时间到店的客人,他们也经常会谈论一些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时事、大政的话题、各种社会趣闻、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等等,有人笑称:"老爸茶店里可以听到老百姓最真切的心里话。如果在这设一个意见和建议箱,或许能收集到许多东西。"

这种"休闲"的意味让人感受到了海南人一种平和、安乐的心理状态,但许多从外地来的人却不理解,"为啥那些人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泡在茶馆里?而不是多想想怎么赚钱?"于是乎,老爸茶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外地人的眼里,成了"闲人""懒人"消磨时间的地方。

但不管外人如何看待,如何评说,经常去老爸茶店的茶客或许都会一笑了之,置之不理,他们依旧会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到时间就进茶店里享受自己的时光。

"包容性强其实是老爸茶店与其它茶店相比之下最为不同的一点。"林俊春说,这种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它的经营内容上可以中西结合,既有西式茶点,也有中式餐点,还兼有各种地方小吃;对于顾客来说,也是不受限制,不管是穿着、坐姿、人数,在茶店里打打牌或者大声说话,都不会有人给你投来异样的眼光;对于喝茶的时间来说,更是不论长短,你可以一壶茶一直从早上喝到晚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