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品读“佳茗似佳人”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茶有多种别名和别号:嘉木、佳人、叶嘉、瑞草、灵草、灵芽、雀舌、龙团、清友、琼蕊浆、忘忧草等等。笔者以为,其中最具创意和形象思维的,当数"佳人"莫属。以"佳人"喻茶,典出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茶诗名作《次韵曹

茶有多种别名和别号:嘉木、佳人、叶嘉、瑞草、灵草、灵芽、雀舌、龙团、清友、琼蕊浆、忘忧草等等。笔者以为,其中最具创意和形象思维的,当数"佳人"莫属。

以"佳人"喻茶,典出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茶诗名作《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以女性喻茶,除了苏轼,还有另外两人,一位是明代茶人许次纾,他在《茶疏》中说: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

与"三巡"之说异曲同工的,还有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三泡"之说:

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三巡"、"三泡"之说,可能是从"佳人"句中生发开来的。笔者以为,"佳人"之比格调高雅,将香茗的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三巡"、"三泡"之比,虽有生活趣味,但难免俗气,且对女士有不恭不敬之嫌。

苏轼之所以能有如此经典之比,笔者以为,与她聪慧、贤淑的三位王姓夫人是分不开的。

据林语堂等多种《苏东坡传》记载,苏轼的原配夫人王弗乃进士之女,敏而静,苏轼开始并不知道她知书。每当夫君读书之时,她总是静静地陪伴左右,如有遗忘之处,反倒给予提醒,书里的一些典故,她也能对答一二,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友人来访时,她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事后与夫君交流对某人性情为人的印象和看法,多有相同,可谓绝佳的贤内助和知音。

可惜王弗红颜薄命,情深不寿, 27岁就病逝夭折,苏轼悲痛万分。十年之后,经常思念亡妇的苏轼梦中与她相会,醒来伤感不已,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江城子·记梦》,其中有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的续弦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三位夫人中,她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和后来的朝云,但也是一位有文学细胞的贤淑妻子。一个月色明媚的春夜,园中梅花盛开,苏轼请朋友在花前饮酒,不经意之间,王闰之说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曾经写出咏月名句的苏轼,见从未作诗的夫人说得颇有新意,非常惊喜,并使他顿生灵感,写了一首以春月、梅花为素材的《减字木兰花》。可惜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苏轼的小妾王朝云12岁时收为侍女,长大后纳为侍妾。一句"一肚子不合时宜",成了文坛永久佳话,也成就了她的聪明可爱和善解人意的可人形象。在苏轼的后半生逆境之中,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夫君"钟敬如一",直到34岁病逝于惠州,是苏轼凄凉晚年难得的红颜知己。虽然她从小身陷青楼,但年幼并未接客卖身,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竟在一篇文章中称她为妓女,显然不妥,可能他鄙视妓女,包括妓院中人。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是妓女,如柳如是、李香君等人的精神境界远比一些没落文人高尚,这是题外之话。

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所有的人出娘胎时,都是真、善、美的,因为社会这个大染缸,才分出了天使和魔鬼,好人和坏人。而在天使和好人之中,女性除了与男性共有的种种美德之外,还有特有的母爱和柔情,笔者非常赞同孙中山、冰心等伟人、名人对女性的赞美与热爱。

名茶精致娇贵,沉静优雅,形美悦目,清香怡人,除了润喉解渴,保健去病,更有启发文思和修身养性之功效。茶属中性偏阴,诸多特点颇似女性。爱茶的苏轼,正是感受了三位夫人的聪慧贤淑和柔情至爱,才有如此刻骨铭心的体悟与感慨,似用游戏笔墨写了出千古名句。

品读"佳人"之句,笔者还对佳人与美人作了一番比较。笔者以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人,但细细品味,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如果说,美人以容貌和形体取胜,如当代频频使用的性感之说;那么,佳人则以才情和内涵见长,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传统文化中的淑女是也。俗话说的英雄美人、才子佳人,两者区别也在于此。

苏轼笔下的佳人当然并非单指茶与美人,而是他意象中美好事物的象征。

佳人如茶,佳人宜茶,虽然女士爱茶、品茶远远逊色于男士,但当代都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茶馆业,不仅服务生和茶艺师多为女性,女性掌门人也达七成左右,北京老舍茶馆的尹智君女士更是其中代表,成为茶馆业靓丽的风景。这可能是女士细腻、温婉的特点适合于茶馆业。她们点缀、创造着生活中的善和美,愿更多文人雅士感受之,热爱之,书写出"佳人似佳茗"的续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