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拖酸型品质区分挑选
铁观音的区分:
注:上图中的"约下午3~~6点"、"下午6点后",皆是指鲜叶采摘回来经晒青、做青等工序后的第二天的时间。
首先要解释些概念:
消青[含消正、消青和消酸三个概念]、拖酸、正炒,这些名词的定义是根据杀青时间的早晚而定。
一般茶青采摘次日的早上8~12点杀青的称为正炒。
消青大类的时间范围最广,中午12点到晚上10点左右杀青的制法都统称为消青,不过一般中午12点左右杀青的做法被称为"消正"、15时~下午18时这一段是比较标准的消青;18时~24时称为"消酸"。
下半夜~采摘第三天早上杀青的称为"拖酸"。
注意这里的时间范围只是大概,但基本意义就是如此。
杀青时间的早晚,其实取决于前期做青(晒青、摇青)的控制,如果重晒轻摇多次做法,那么发酵度较高、苦涩度消除速度快,可以早杀青;如果轻晒少摇的做法,发酵度较低,走水慢,应该迟杀青。假如要制作正炒茶,那么就应该提升发酵度,以保证有较好的品质;反之,如果前期轻晒少摇、轻度发酵,第二天早上就直接杀青,制作的成品就会苦涩,等级低劣。所以,优等品质的正炒观音,几乎都是轻-中度发酵的。
拖酸型铁观音:
优点:开盖夺香、最易吸引人;低档茶香气也很高
缺点:较多,如易有青气、劣品多、易引起反胃、最不耐保存,等等
现状:流行广泛,主要是偶尔喝茶或年轻人喜欢
建议:1)适合普通待客(对多数人来讲);2)多饮可考虑消酸类茶品
拖酸制法是指采摘第三天后才进入杀青阶段。拖酸铁观音强调香气的高扬,冲泡时即有开盖夺香的表现,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很容易认知,如果平时不怎么喝茶,也没有刻意讲究,接触到拖酸类观音时会感觉惊艳,而这样的茶友其实占茶叶消费市场的主流。
拖酸观音同样有等级高低之分,优品带很容易接受的酸香,香气高也不杂乱--前两年,这种表现的茶被称为"正酸"、"清酸"等等。但劣品普遍有臭青味、闷青味、闷酸味之类的怪味,也就是过去称为"歪酸"。
拖酸观音存在刺激性较大、极不耐放的不足,一些茶友喝了容易有反胃感,尤其是低等品尤其如此。另外即便在低温下存放一段时间,拖酸观音的品质会出现较激烈的下降。
在两年前,安溪业界掀起"扫王除酸"的热潮,拖酸工艺被摒弃,不过在市场的自然选择下,拖酸工艺在09年春茶后重新流行。拖酸观音过去主要出自安溪剑斗、仙荣,不过华安、南靖、永春、漳平等地也均有产出。从市场发展历程来看,最早流行"拖酸"茶的是晋江、石狮,再次是泉州市区,现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A-出现以下情况意味着茶品等级较低
1)香气杂乱,带明显异味
2)茶汤粗涩
B-出现以下情况意味着拖酸不合您的口味:
1)始终不喜酸味
2)始终有反胃感,即便是高等级的拖酸
以下为拖酸类观音的品质评定要点
干茶
在外形上,拖酸铁观音大多颗粒紧结(每个区域的制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色泽青绿,鲜活度高,干茶一般都带有明显的酸香气息--香气好坏可以直观的闻出。
[一款拖酸铁观音的干茶,颗粒紧结、干茶即带明显酸香气息]
香气
拖酸观音香气奇高,为花香风格,且香气中带有明显的酸味--优品的酸味比较爽朗、没有怪异的味道,也非常容易接受。但整体来讲,拖酸观音的香气有失轻浮不正。
劣品就是俗称的歪酸,带有怪异味,但如果味蕾已习惯,便感觉不出来。拖酸茶在很多地区都流行,且低端品较多,但品饮者大多已经习惯。
口感
拖酸观音的茶汤一般味道十分浓郁,强于消青制法,优品也带强快的回甘--许多人因为熬夜、喝酒、抽烟,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都变得迟钝,拖酸观音口感较浓烈,刚好适合这部分人群。换一个角度,拖酸观音茶汤的刺激性较大,一些茶友喝了会有明显的反胃感。
拖酸观音的优品,茶汤中一般不会带有酸味、而只是闻盖香时有酸香而已,茶汤除了浓郁外,鲜度普遍也不错,冲泡得好口感同样出色,不过如果较长时间浸泡,茶汤会转橙黄色、滋味也变差。
回甘
拖酸观音的优品,同样带有快速强烈的回甘,但它并不持久。
叶底
拖酸观音的叶底,一般显得墨绿色、硬挺,叶子完整度与消青观音类似。
[拖酸观音的叶底,墨绿硬挺。]总评
1)拖酸观音很适合偶尔待客之用,容易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尤其是招待那些不怎么喝茶的客人。
2)拖酸观音不适合长期喝。
3)如果你喜欢铁观音、又对拖酸情有独钟,那么建议逐渐转向消青。
4)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护味蕾的敏锐度。
鉴于拖酸观音存在较多的不足,业界实际上也作出转变,介于消青与拖酸之间的消酸制法,很好地结合了两者优点,比如保持高香优点的同时、不易有异味,茶汤刺激性也较小,消酸工艺有望取代纯粹的拖酸工艺成为未来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