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六大茶山
唐朝学者樊绰在其《云南志》一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茶,即有"茶中之茶"美誉的普洱茶;银生城,即今中国云南 西双版纳 一带;诸山,即普洱茶的千年圣地"六大茶山"。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以"六大茶山"命名,意在传承银生城千年制茶遗风,光大普洱茶百代巅峰之上的茶学文明,坚守普洱茶"无味之味"的梵界妙境,塑造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时光丰碑。
由于历史流变,"六大茶山"之说,以澜沧江为界,分"江北六大茶山"和"江南六大茶山"。山山皆秀丽,峰峰出妙茶,所谓区别,只在毫巅之间。经众多品茗大师的推荐和严格的科技手段筛选,融江南、江北为一体,选攸乐、易武、邦崴、南糯、班章和倚邦六山为原料基地,以传统工艺生产和销售以普洱茶为主的各种茶叶珍品。迄今为止,本公司已生产出六山系列野生饼茶、沱茶、砖茶、方茶及精品包装系列,其中"佛海银毫饼"和"六山青尖饼"被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授予"普洱茶国际名优产品金奖"。
古《普洱府志》详细地记述了六大茶山的概况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的信念是:到"六大茶山"品普洱极品,以"六大茶山"精神,弘扬普洱茶声誉,让"六大茶山"进一步成为普洱茶的心脏和圣地。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成立纪念饼,采用攸乐山明前有机晒青毛茶经过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工制作,由于原料有限,只生产55966饼,每饼重量为357克,直径20公分,每个茶饼内都附有编号一致纪念标签、认定书、棉纸各一份,并附有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质量检验报告。纪念标签内有法定代表人、拼配师的签字,背面有制作人员的亲笔签字,认定书上有第一收藏人的签章。每一吨采用不同的防伪方式,中间号码部分有意空缺。公司备有档案记录。
千年遗风,百代文明,尽在一壶一饼之中。
一、普洱茶与古"六大茶山"
1、经数千年品味,茶已经被人们确认为"真正的文明健康饮料",是"礼貌与纯洁的化身"。诚可谓"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杯便可醉人"。
2、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也同样公认,中国云南澜沧江流域的 西双版纳 和普洱地区,是茶树的发祥地。
3、遍布 西双版纳 的古茶树,提供了最有力的物证。 西双版纳 古"六大茶山"出产的大叶种茶,被冠以"普洱茶"的名称已经风靡天下千百年。甚称茶中精品的普洱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因民间有"武候遗种"的说法,所以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形成气候,距今1700多年。
所谓古"六大茶山",指的是 西双版纳 的攸乐、革登、倚邦、蛮砖、慢撒、莽枝"六大茶山"。正式的文字记载已见于唐使樊绰的《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古"银生城"在今云南省景东县,为唐时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辖今 西双版纳 及普洱地区。"诸山"指的就是 西双版纳 的攸乐、革登、倚邦、蛮砖、慢撒、莽枝"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及古茶道绘图
二、诸葛亮与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而得名。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候(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钅莽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府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茶祖诸葛亮时时受到茶农的敬仰与尊崇
三、茶马古道与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对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这些普洱茶外销的路线,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其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
二条是普洱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
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二路经缅甸到印度、西藏。
四条是由勐腊县的易武茶山起始,马帮运至老挝的丰沙里,再到河内,上火车至海防装船,销往南洋。
古"六大茶山"不但是 西双版纳 各族人民过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曾经吸引内地数十万同胞前来开发,这对于繁荣边疆经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交往,并通过茶道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