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苦竹山,一个少为人知的后起之秀!!!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

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清朝光绪末年,景谷乡纪家村的前清进士纪襄廷(名纪肇猷),弃官还乡,潜心研读《茶经》。纪襄廷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进士六品衔。他回乡后,居住景谷镇纪家营,目睹景谷山脉重重、农田稀少,每年谷米所出不敷食用。经考察,以景谷的气候,土质之宜于种茶,并向外选购种籽,先于陶家园试种百株,复于塘房山续种数十万株,精心培植,数年之后蔚然成林,可供采摘。并以栽出者资为观摩,广范倡导,资助开荒恢复老茶园和新植茶园。使景谷荒山变为茶山、景谷河两岸形成茶区,从昔日穷乡僻壤,变为商家云集之镇。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地方文化得以发展。纪襄廷苦心倡导种茶,以富国利民之丰功伟绩,得到景谷当地民众的爱戴和官方的赞誉。民国26年(1937)去逝后,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坟墓,纪襄廷墓位于景谷乡纪家村西南部,距景谷街子约1公里,该坟墓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部土石结构的八字造型,墓高8.8尺,宽6.6尺,长9.9尺,墓门正中及两侧装饰,由五块大理石组成。有龙、狮、麒麟等吉祥物精美雕饰。墓地占地面积约一亩,原属纪家花园。墓志铭上刻着:"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跷而后见公一人"。可见后人对他的平价之高,他兴茶富民的功劳之大。事实上,景谷乡正是重要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为促进普洱茶的发展功不可没。


云南的景谷自古时候便被称为"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同时也以盛产茶叶而闻名。景谷乡是茶马古道重镇,位于景谷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当地人称它为"小景谷"。自光绪年间起,"小景谷"就成了一个新的茶叶集散地,每家每户收茶卖茶,集市热闹非凡。一进入"小景谷",街道上弥漫着缕缕悠然茶香。在景谷大石寺脚下,有这样一个拥有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历史的地方,就连名字也颇具禅味,名叫苦竹山。


苦竹山位于景谷乡政府东北,距离12公里,位于北纬23°23',东经100°40',海拔2200米左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是云南著名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现存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茶树成片种植,长势较好,为小景谷茶区最优质的古茶园之一。


小景谷茶区已知的最大的两棵茶树都长在苦竹山,而且相距只有一米,大茶树长在民居旁,最大一棵基部干围1.47米,树高9.6米,为苦竹山古茶园代表性植株。邻近还有好几棵略小一点的古茶树,这几棵茶树长势都很好,每年都在产茶。


苦竹山古树茶属于小景谷茶区茶质较优质的一部分,其特征是: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的特点,与易武茶品相近。


茶叶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苦竹山的茶,江湖中有种说法是:"其柔不如易武,其刚不及布朗。"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其:"刚而不烈,柔而不软,恰到好处。"苦竹山以其柔中带刚的风格,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个性,毫不逊色立于众多的名山普洱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