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台地茶概念竟然是商家的一场阴谋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Q:台地茶是不是一定不好?A:台地茶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准确,茶种怎么能以种植形态来说。茶种的简单划分,那就是老品种的新品种,老品种指种子种植,新品种指扦插种植。老品种如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

Q:台地茶是不是一定不好?

  A:台地茶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准确,茶种怎么能以种植形态来说。茶种的简单划分,那就是老品种的新品种,老品种指种子种植,新品种指扦插种植。老品种如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等等,新品种如大家熟知的云抗10号、14号等等。我们要分清楚所有的老品种和新品种。

  也可以按照茶园种植形态分,那也应该叫古茶园,现代的就应该叫它现代茶园茶,这是比较准确的。


  再或者说我们说它是小树茶也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小树对应大树嘛,大树才对古树。所以台地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普洱茶热,有些其他行业的专家也来研究普洱,比如涉农的专家其实里面分很多种,研究基因的不一定知道种植是怎么回事,研究种植的不一定知道加工是怎么回事,研究加工的不一定知道仓储是怎么回事,这和我们的体制有关,从茶园到茶杯的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尤其现在被分为很多段,那这些专家要研究普洱茶,又想向市场稍作妥协,就用了一些市场的概念。甚至有些专家的研究结论本身就是错的。但是,他是专家,写成了书,市场自然就传开来了。古树和台地这两种完全不搭界的概念传播就是这样来的。

一个就是现在大家迷信古树茶,云南省茶办公布的数字,云南省的毛茶产量是30w吨,那古树茶的产量只有3千吨,所谓的古树就是生长了100年的树,以前的古茶园是3k吨。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现在喝到的每一片茶99%就是茶友口中说的台地茶,只有1%是古树茶。所以这种古树、台地对立的概念本身就是畸形的概念。


  再一个就是以树龄来划分本身就是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说古树,很多人都认为古树就是不可不涩,它跟树龄没有关系。那它跟什么有关系呢,跟遮荫有关系。茶树喜荫,是一种代谢关系,因为光合作用,古人很聪明,都是采用茶林间作,旁有其他树种遮荫,这样光是漫射光。我在书中专门有个章节将这个内容,例举了很多数据性的东西,其实书写得有点枯燥的。

  所以,很多市场上的传说,都被一些市场大师误导。怎么叶底分辨古树啊,什么喉韵啊,什么茶气啊,喝不出来。

种植学上很简单的问题,茶学系的一个本科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江湖大师的言论主导市场,为什么知识分子反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形成这个(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是我们专家写的东西很枯燥,江湖大师写的东西很好玩,所以江湖大师的东西反而流传。台地茶这个概念包罗万象,实际上我们去看易武从落水洞到麻黑,很多砍头茶,矮化了,台刈过的,那我们叫它台地茶还是古树茶呢?(就它的树龄已经很长了)它的形态至少都是上百年,现在的市场也都按古树茶在卖,而且还很贵,比如桐菁河、弯弓、茶王树、甚至薄荷塘其实都是砍头茶居多,所以现在我们现在还在说这种台地是不对的。

  Q:北方存茶是不是不存在转化一说?


  A:北方其实和昆明差不多。它其实就是氧化,谈不上转化。因为它没有湿度,这个我觉得是要取决于喝什么茶。如果你要传统的,比如说我,我喜欢喝传统的老茶,我要红汤红水,我要让它发酵,我要让它转化,然后再经历漫长的退仓这样一个过程(北方不行)。

  当然,现在也有广东茶商也有方法让它尽量湿度低一点,实际就是密闭,并非抽湿那一套,当然,茶仓要有一定的空间,实际上类似昆明或者说北方的湿度,但是,还是要大得多,所以,转化还是快的。

  再一个就是大家喜欢山头茶,举个例子比方说我喜欢喝班章,喝这个山韵,能保持一年以内五年以内甚至是十年以后能喝到这个班章味。那就需要尽量干燥的仓储,因为仓储干燥出高香么,其实是一种工艺香,是大家对于龙井茶体系下面的一种口感继承。老茶不是的,老茶的茶香是溶于茶汤的。那么,仓储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山韵这个词在茶学词典里面是有的,其实就是指一种大的风格,因为气候、海拔、土壤、茶种等等条件不一,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要喝这个山韵怎么办,那就尽量不要让它转化,不要让它发酵,那你就持续不断十年以后还能喝到这个班章味。

  所以不好说,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写书,书里面是整体的市场,市场的概念准确的说,绿茶十年以后还是绿茶,因为你没有发生转化嘛。这个是科学上的分类,跟具体喝茶其实没有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