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末那段印级茶已经强弩之末的时期,是易武茶的兴起,开启了另一个崭新的"普洱茶复兴时代",那么新世纪以来各色山头逐渐群雄并起,则是接棒易武,彻底让这个百家争鸣的"普洱复兴"时代,局面大开。
这也许是最好或者最坏的时代,但我们终于迎来。这次茶语网选择记录的这几款2000年初出品的"英雄"好茶,基本承袭了90年代末易武主题"英雄茶"的精良用料与考究工艺,但原料更多样别致,也有更多有实力的私企走到了台前。
2001易武云雾圆茶 (红色)
台地拼配古树的意外之作
年份:2001~2002年
产品描述:景谷荒地茶拼配易武古树茶
出品单位:昌泰集团
产量:不详,据称100余件
缔造了"99易昌号"系列经典产品的昌泰茶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料的来源也更加多样化。2001年创立的昌泰云雾圆茶,也就是单独品牌"云雾圆茶"--原料多以整个西双版纳茶区的野放、台地茶为主。
2001年底,昌泰董事长陈世怀出差前叮嘱员工制作深圳定制茶品--即以景谷等地区原料拼配的首批"云雾圆茶"(包装由何景成设计,2002年交货深圳,所以有01/02年之争议)。然而,等陈世怀回到公司后,竟发现部分原本应该已经用掉的原料居然还在。
图注:"云雾圆茶"原始包装,此为2001、2004、2005三片套装,2001为普通版云雾圆茶,非红色版易武云雾圆茶。
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员工竟然取错了原料,将易武古树茶拼了进去。这样一来,易武原料的"云雾圆茶"跟定制方要求的景谷原料版本,差异明显,也不能用来交货。后来,只好将这批茶堆放在深圳永年公司,无人问津。这款茶,后来被重新包装问世,就是今天的2001红色版易武云雾圆茶。
而这款茶的重新发现、更换包装的始末,在网络能搜到的信息中,台湾茶人石昆牧曾在2008年1月7日发布的新浪博客中有记载。文中,石昆牧表示该茶是于2004年,被他品饮后发现,"是一款很好的茶品,很惊讶居然没有人认同与欣赏这样的优质茶品。但外包装与后期纯台地茶制作的 云雾圆茶包装相同,鉴于市场运作区隔,遂请永年太俊林董事长换包装。单色全红包装,改名'易武云雾圆茶',全数共一百余件。于2004~2005年间分销各收藏家之间,没有单一茶商或藏家购买超过十件,极为分散。"
然而,从1月9日开始,云南茶人吴疆开始在新浪微博上,不停地更新一篇名为《捉妖记之红色云雾茶的迷雾》的文章,直指石昆牧之前关于此茶言辞的真实性。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无疑更增加了这款茶的传奇性。
至于01"红色易武云雾圆茶"的滋味,根据习茶人黄刚2009年6月的新浪微博记载,当年4月的《普洱壶艺》杂志进行"华山论茶",01"易武云雾圆茶"在 十名专家打分中,被三名专家评为第一、两名专家评为第二、四名专家评为第四。因为拼配,"它与易武纯料相比,更厚重一些,更有层次感一些。"石昆牧则称其为"台地拼配古树之代表作,体现口感之饱满度、香型特殊、韵底深广、苦涩度稍高,足以推荐市场之好茶品。"
目前,市场上2001-2005出产的昌泰"云雾圆茶"系列三片套装(2001、2004、2005)在底的拍卖会估价是3000元~5000元 /套(注:此01云雾圆茶非红色版易武云雾圆茶)。但是这款因意外用料错误,所出的绝版2001"易武云雾圆茶"价值,大家可以自行估量。虽然这款01"易武云雾圆茶"并未有太多定制者的心思、先行者的想法糅入其中,但是这个美丽的错误,还是意外成全了一款拼配经典。所谓好茶天成,不过如此吧。
2003年 麻黑古树
现存古树茶陈化的有力证据
制作人:陈海标
产品描述:2003年麻黑纯料大树茶
出品单位:德茗轩茶坊("斗记"前身)
产量:一吨多
2002年,初出茅庐的茶人陈海标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版纳茶山,被隐匿在热带雨林中的千年古茶园深深吸引。于是,他在古六大茶山核心区,普洱古镇的易武老街开始驻扎制茶。而当年也正是易武茶方兴未艾、声名鹊起之时,但在当时,喝惯了勐海、下关粗重的口感,很多人还是对滋味相对清淡的易武茶持怀疑态度--这样清淡的茶,转化后味道会好吗?
当时出现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山头茶不适合长期存放,只有拼配茶才有存放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树茶只适合当时喝,只有台地茶才有转化空间……众声喧哗,终归还是因为古树茶尚属新鲜事物,还未经陈化证明,无法自辩,也就没有证据。"2003麻黑大树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制作了出来。
图注:"德铭轩"是陈海标早期在广州的茶馆时代就有的品牌,2004年,他在普洱古镇的易武老街开设了一个名为"德茗轩"的茶坊制茶。
而在最初,其实也没有太多理念加入,"用麻黑料,只是纯粹因为当时原料相对较多,选择可以更精细,而且也有作坊在麻黑加工。"多年之后的斗记掌门人陈海标回忆。然而,这批用料精细的03麻黑,在今天已经无意间成为易武大树茶转化的最有力的证据。有人说,"在十年陈茶的领域里,已经很少有用料和存放都这么好的茶,能够与其相比。"
这款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是今天在普洱茶界就相当于"品质"代名词的"斗记"品牌的创始人--陈海标,所制作的第一款茶。也就是说,如果说"斗记"的产品序列,从2006年开始,是一个有迹可循的、不断进化的产品档案库,那么作为"斗记"前身的"德茗坊"所出品的"03麻黑",就相当于,这个档案库最原始的源头和雏形。
这无论是对于对茶痴狂的"斗粉",还是"斗记"品牌本身,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当年这些流往全国各地、甚至韩国的"03麻黑",在近年来都不断地回流被高价收购。现在,陈期13年的"03麻黑"已经成为藏家们津津乐道的珍品,价格也从当年的二三十元,涨到了万元也难求,喝一片少一片。
2004班章"大白菜"
开启百花齐放的山头时代
定制人:何氏兄弟
产品描述:2004年班章乔木纯料生态茶
出品单位:云南省勐海茶厂
产量:不详
如果说从1996年开始的普洱茶复兴,是易武在带动;那么本世纪的前10年,则是班章在唱主角,以及2008年的老班章,再到2010年的冰岛、的昔归、时下的曼松……直到今天各大山头的齐头并进,则始于班章"大白菜"。
上世纪90年代末,广东茶商何广森兄弟行走于云南茶区寻找毛茶,最终锁定了今天被封为"王者"的班章毛茶,采取了来料加工的方式,在勐海茶厂进行加工。出来的班章系列产品,因为其包装上有个酷似白菜的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标识,被茶界绰号称为"大白菜"。
因为原料成本高,十多年前刚刚面市的班章"大白菜",零售价格也是高出很多茶品几倍。但班章浓汤厚韵、刚烈霸气的口感特征,还是很快征服了大批茶人。到了今天,其价格更是翻了数千倍!
从2000年到2004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的"大白菜"均由改制前的勐海茶厂生产,这段时间也是"大白菜"系列中最经典的年代。生、熟、饼、沱、砖等不同重量、不同等级的"大白菜",谱系繁杂,差不多有上百个品种。而2004年的班章"大白菜"之"茶王"、"珍藏"、"精品"等系列,更是代表了"大白菜"的最高水平。霸气高扬的香气、醇和润滑的滋味、持久的回甘、丰富的水浸出物,被茶友称"充分体现了勐海班章大叶种豪放、厚重、饱满的特点。"
图注:2004年的"大白菜"之"茶王"、"珍藏"、"精品"等系列,包装上也从传统的"云南七子饼茶",变成了"班章乔木生态饼茶"。
2004年下半年,勐海茶厂改制,不再接受来料加工。虽然今天,由勐海茶厂改制后的大益以及2005年由何氏兄弟成立的福今茶厂都在生产班章茶,但由勐海茶厂出品的"大白菜"在2004年已成绝唱。
,中国普洱茶网公布的2004年"大白菜"之"茶王"参考价格,是280万/件(500g/片,84片/件),平均每片3万多元。但真实交易价格,还要根据市场来看。
而在今天看来,"大白菜"的历史地位都非常值得书写--首先,它标志了班章茶的崛起,从一开始不为人所知,到现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茶王",班章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价值和价格的重构;其次,首推了"有机茶"的健康概念,这在2007年才开始使用QS认证的茶界,2000年就打出"有机"、"绿色"举动的"大白菜"堪称健康茶理念先行者;再则,2004"大白菜"之后,再无勐海茶厂,作为一个时代逝去的见证,"大白菜"都值得被一再提及。
当然,更重要的是,班章"大白菜"接过了易武的接力棒,持续把纯料茶、乔木茶的概念推向高潮,之后各名山大树群起,价格一再走高……历史正按照它的剧本,不可逆转地上演。
2005唐宋御品
彻底断档的山头茶精品
年代:2005年
定制人:台湾商人
产品描述:易武、南糯、邦威、班章千年古树精品
出品单位: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产量:易武茶4000片,其他不详
10月,北京护国新天地泰元坊茶事组织了一个系列的小型品鉴会,报名的人"挤破门槛",原因无他,只因喝的茶太过难得珍稀--"唐宋孤品":2005年易武千年古树、南糯野生、邦威野生。
说是"孤品"的原因,是这些茶据说在2005年之后原料就已经彻底断档,因为千年古树在这次采摘后就被圈为国家保护,严禁采摘。而当年定制时,十米高的栽培型野生大树茶采摘也非常困难。
严格来说,这个系列的茶其实还要加上一个"班章",即全系:易武、南糯、邦威、班章四个系列,而完整全称是叫"唐宋御品系列",是2005年台湾商人找到六大茶山公司,定制的一批纯古树高大乔木生普。
易武357g,总共只作了4000片。而至于南糯、邦威、班章则都是公斤大饼。为了防伪,这款茶还想出了一个"同号茶"花样--即人民币、包纸、内飞三号同一。内含的第四套两角钱人民币,在2005年早已停止发行。
因为茶菁难得,据说当年前买新茶的价格已经在500元左右,目前有限资料查到,在的拍卖会上70饼"唐宋御品"被估价28万~30万,平均4000多元一饼。但有传言,在时,此茶的圈内单片收购价格就已经上万。
而2006年,也有"唐宋御品"系列出品,但产品系列不详,制作方也从六大茶山改为了勐养国艳茶厂。至于05"唐宋御品"的滋味,基本上,参加那次茶会的人都是四个字"惊为天人"。而早在2006年就已经得尝易武千年古树茶滋味的黎敏女士则评价,"记住这个味道,就记住了千年古树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