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生茶不是普洱茶?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近几天,关于这个话题又热了起来,几大平台均有雄文出,但看后仍不能大快朵颐,仍不能解决是还是不是的问题。这是个老话题。以往普洱茶"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将到哪儿去"的基本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留下后遗

近几天,关于这个话题又热了起来,几大平台均有雄文出,但看后仍不能大快朵颐,仍不能解决是还是不是的问题。

这是个老话题。以往普洱茶"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将到哪儿去"的基本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留下后遗症,本以为随着时间延长会不再成为问题,然而普洱茶出人意料的发展,让"我是谁"的问题解决更加迫切。

淘宝上,普洱茶多数被放在"黑茶"类中销售,一方面是迁就陈规,另一方面是出于无知。黑茶的框框难以"框"住普洱茶的迅猛发展,而这种理论上的破绽百出相互打架,让前线冲锋陷阵的茶商茶友无所适从,苦不堪言。

是时候给普洱茶来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了!

任何理论都该从实践中产生,都该由时代推进,都该能阐释现实、服务现实和指引现实,而不该由先验的理论、过往的经验以及局限的历史一成不变地决定,让其成为拴绊现实发展的绳索。

众所周知,所谓的六大茶类,是安徽农大的陈椽教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分类的,他按工艺来分,按茶多酚氧化程度来分,在农业社会的大背景下、思想文化极度狭窄的环境中,服从权威的后政治化时代,这个分类是适用的,因此曾被奉为圭臬。

诚然,陈教授是中国茶界位高言重的泰斗级人物,为茶文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但越是这样博大精深的老前辈,胸襟越博大,他断不会自己开创的学术不被发展和突破。

遗憾的是,随着陈老先生的仙逝,随着他所主编的包括《制茶学》在内的一系列茶书成为各大茶学院校的教科读本后,其它的茶文化人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亦步亦趋,誓死追从,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再构体系的能力。然而,现实却像春天雨水浇灌下的嫩芽,在不断地伸展和生长。

这样,普洱茶界就出现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世界已经瞬息万变,中国茶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早已进入"苹果7代",有的人还在拿"7袋苹果"来说事。

生茶不是普洱茶?在茶文化探索草莽阶段姑且可以这样说,但今天的普洱茶几乎独立成类,还这样说就是典型的迂腐。到底是理论服务现实,还是现实服务理论?如果普洱生茶不是普洱茶?那谁是普洱茶?只有熟茶吗?那大清一朝皇宫里喝的也不是普洱茶了,那些价值百万、名震江湖的号级茶、印级茶,都不是普洱茶喽。因为生茶放多少年也是生茶,就像红薯怎么蒸也不会变成马铃薯。

按他们说法,如果生茶是绿茶,而绿茶又没有生熟之分,普洱茶又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是黑茶,这样绕圈圈的理论,只能让人糊涂。如果说自然发酵过的生茶才是普洱茶,那么从生茶转变为普洱茶的这个临界点在哪儿?凭什么来确定这饼茶已经发酵过,一天算不算,一小时算不算,一年算不算?生茶发酵的时间由谁来确定?这样,科学就会完全变成玄学。

在茶城随便逮个普洱茶商问:生茶是普洱茶吗?是啊!这是你百分百听到的答案。这是每天和普洱茶打交道人的心声。生茶就是普洱茶,而生茶放上多少年还是生茶,也变不成熟茶。

所以,我实在想不明白高唱"生茶不是普洱茶"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既不能解释历史,又无法阐释现实,难道只是为赚个茶界的噱头?如果这样绕口令自我感觉倍儿爽,干脆直接说,普洱茶就是绿茶算了。简单直接粗暴。

其实,每种产业发展都会引发自身文化的理论建设,产业是向前发展的,文化也要向前发展,不能成为行业掣肘。不发展或故步自封,就会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就会变得可笑或可怜。

说到底,这种理论的冲突,根本上是新旧之间的冲突,老一代和新生代的冲突,是历史和当下的冲突,是理论和现实的冲突,是不变哲学和变哲学的冲突,是人的文化和奴隶文化的冲突。

很多茶人,在这个问题上心知肚明,但却基本失声,大约是因为这个相互熟悉的圈子,谁也不想撕破脸皮。

而新一代的茶人要大声说出来,生茶就是普洱茶,我们要表现出绝对的自信。

其实,不但六大茶类的简单划分不该成为天下一统的"伟光正",随着时代发展,就连普洱茶的定义都在面临着考验。例如,按照云南省标准计量局限于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然而若真按这个定义,中小叶种的倚邦和曼松茶就该被排斥在普洱茶之外,可事实却是,明清的贡茶,很大部分是出在这些地方。

如果不是上溯四五十年,而是上溯1000多年,这种"六大茶类的分类"都很荒谬。因此,陈老的分类只是适合他所在的那个年代。我们实在不该再用过去的理论来套现在的茶界现实了。其实,普洱茶最大的魅力在于"变通和圆融"。

"白马非马",类似的论调只适合少数人的哲学思辨,完全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容易走向诡辩论。蒙住眼、关起门来做学问,罔顾现实,不求通达,这也不符合普洱茶的核心文化。

己以为,不管名头多大的专家,都没有僭越常识的权利。从常识出发,从当下出发,而不要违背常识和历史潮流。把普通人当做傻子,或者自说自话,终究没有回音。有人间情怀的学问,才是真学问。生茶不是普洱茶,这个问题真的很扯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