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糯古茶的春天
勐海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故乡。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勐海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普洱茶品质。世居在这里的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等古老民族,至今仍在以最古老的制茶工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普洱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多年以来,外界的人们认识勐海普洱茶,只知道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巴达、勐宋、格朗和等古茶区,而对于曼糯古茶山却知之甚少。一是因为曼糯古茶山距离勐海县城比较远,超过80公里;二是因为这里的古茶树不像其他古茶山的茶树那样是纯粹的大叶种,而是大叶种、中小叶种混杂,再加上仅二千多亩的古茶园,确实不能与其他古茶区古茶园的面积相媲美。所以,曼糯茶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遗忘。
曼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往乡,这里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曼糯大寨是第一个住进勐往的布朗族村寨,建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曼糯现分为大寨、上寨、中寨,大寨为布朗族寨,上寨为汉族寨,中寨是汉族与拉祜族混居的寨子。其中曼糯大寨人口最多、最为旺盛,现有村民一百二十多户。由于布朗族先民善于种茶、制茶,所以古茶园面积也是曼糯大寨居多。
上世纪中叶以前,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南各茶山的茶叶大都经勐海---勐阿---勐往这条江外的运茶古道,穿过曼糯古寨,靠人背马驼,从糯扎渡横跨澜沧江而进入思茅境内,最后到达普洱市进行集散。此时的曼糯,占据了区位的优势,曼糯茶的对外运输也比南糯山、布朗山等其他古茶区更为方便,成就了曼糯茶一时的兴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更为便捷的运输通道替代了古老的运茶古道,再加上整个茶叶市场的长期低迷,使曼糯的发展从前沿变成了末端,优势变为了劣势。商道寂静,茶市衰败,曼糯茶也从此衰落了下来。大山深处只留下了纯朴的布朗族人民和先辈们留下的上千亩生态古茶园,安静地生长,蓄势待发。
盛世兴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茶,再次成为了人们追捧的饮品。如何才能让尘封已久的生态古树普洱茶进入茶界的视野,成为了曼糯人最大的难题。致力于把曼糯茶推向市场的布朗族汉子李志荣,在十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就为了能够利用曼糯的古茶树资源,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了使曼糯古茶重获普洱茶界的地位,李志荣不失时机,抓住勐海县及西双版纳州举办各种茶事活动的机会,接触市场,自我推销。同时,带领合作社社员积极参加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普洱茶的加工技术,在普洱茶市场中努力打拼,终于再次在普洱茶界打响了曼糯古茶的品牌。
酒香不怕巷子深,茶香自有客来访。曼糯的茶香,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繁荣香飘万里;曼糯的茶香,也将再次弥漫在普洱茶界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