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茶文化
今年清明节,去了趟西乡的舅舅家。 平日难得一见, 亲人相聚满心欢喜。舅 舅、舅母更是热情至极, 烹制了一大桌 西乡的传统名肴--熬菜、泡菜魔芋炒春 笋……款待我这个出生在牧马河畔、且喜 好故乡饮食的老外甥,舅舅还专门用为我 买的玻璃杯,泡上一杯上好的明前午子仙 毫,让人品后口齿留香,心清气爽……
我不无感激地说, 舅舅真是有心人 啊, 年年送我午子茶; 听说午子仙毫有 "万亩茶山",明天领我去看茶山吧。 舅舅深情地说,每年送你午子仙毫, 不只是表达亲情的一种礼数,是想让你不 要忘记生你养你的西乡,也让我在为你送 茶的过程中,在你品茶的过程中,对茶文 化的传承、光大尽绵薄之力。 这发烫的话语让我感受到浓烈亲情的 同时,又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及潜入人心……
中国茶文化假如从神农时代算起, 已有五千多年的悠悠岁月;假如从陆羽撰 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算起,也有 一千多年的漫长时光,这株降落凡尘的仙 草可解百毒,茶的洁性高韵逐渐为人们所 识,代代承袭,并不断加载中国的传统文 化底蕴,赋予其以常新的文化内涵,依然 历久弥新,生生不已。
在地球上的许多国度,都发生过文明 的"颠覆"。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发生过遗传 的"断裂"。
那么,中国茶文化究竟有着怎样不老 的"基因"?中国茶文化究竟有着怎样不 老的"密码"?
茶文化不老,具有厚重的内涵:茶是 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 茶是百姓生活的寻常必需品,又是国家的 "经国大事";茶犹如穿越千古风霜的耆 老,又如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壮。历史悠久 的西乡茶,前些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些年以"午子仙毫"之芳名走出深山的 "大家闺秀",深得人们的青睐,在中国 茶文化史上谱写了华丽的一页。
茶文化不老,具有传承的载体:风行 一时的,难于久远;机体强大的,盛于久 长。古代典籍,均有其身影;古代文物, 更为其物化。现当代以来,书籍报刊,数 量激增;电视网络,又展新姿。
茶文化不老,具有流动的血脉:大众 的茶事活动,是四面八方通畅的血管;茶 人的推波助澜,更是浪起潮涌的激流。他 们引领风骚,成为时代之盛,时尚之魂, 时运之帆。近几年,西乡兴起的茶叶节,下,名扬海外。
正因为如此,茶文化才成为不老的 精灵。
正因为如此,茶文化才成为说不尽 的话题。
正因为如此,茶文化才成为写不完 的锦文绣章。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血液。 新的茶章,谱写新的辉煌。 我想,只要不断有新茶人加入,茶 文化就不仅是不老的,而且会始终充满 活力!■
董邦耀
生于195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 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公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 会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企业文化师。现任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 主任。
1977年发表处女作,几十年来,创作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 学约300余万字。部分散文先后获陕西省作家协会一、二、三届拓荒文 学奖,多篇通讯、诗歌、散文等获陕西省新闻奖和陕西省新闻协会优秀 副刊类一等奖。其它散文、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文学作品获奖百余 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和散 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即将出版散文集《浪花如雪》,主编出版报 告文学集《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摄影作品多次被报纸和杂 志封面、封底及图书刊用,并在多次影展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