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茶香爱情的样板
按照顺序,这一次,我们要讲的人物该是司马相如了。司马相如能够入选陆羽《茶经》就是因为,他曾经编了本少儿识字读物《凡将篇》,这里面刚好有个"荈"字,也就是茶。顺便提一下,《凡将篇》这本书现在已经佚失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茶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
《汉书·艺文志序》记载:"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也就是说,《凡将篇》里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因此,尽管我们已经看不到这本书的原貌了,但还是可以肯定,其中关于茶的记载也就一个"荈"字而已,至于其他有关司马相如与茶之间的事,这本书里是一定找不到的。于是,我们翻开了《史记》、《汉书》还有司马相如的文章,很可惜,这些地方也没有任何跟茶相关的文字。这样下来,既然要站在茶的角度上去说司马相如,就从他的生平事迹来说吧。
主要还是说爱情吧。对于茶人来说,我们并不陌生把茶作为爱情常青树象征的说法。南方以茶作为婚姻聘礼,就是因为茶树难以移植,古代人要种植茶树就只能种下茶籽,种了茶籽以后就不能移植,以此来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渝。尽管这一点广受人们的称道,甚至有人还要将它上升到"茶德"的高度,但是,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坚贞不渝,倒不如说是精神枷锁了,尤其是针对女子一方,她们所要承担的义务远比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情趣大得多。那种以茶作聘礼的做法,实质上就是要新娘以身相许后,永不变心,这样还不行,还要在结婚后也像茶树那样枝壮叶茂,籽实累累,生一大堆孩子。这样的茶香爱情,是枯涩比清香要重得多,跟司马相如给我们示范的茶香爱情根本没法相提并论的。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人长得帅,书读得多,文章写得漂亮,琴也弹得好。与临邛县令王吉是好朋友,临邛富豪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聪明漂亮,正在娘家守寡。在一次参加卓家办的宴会上,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去挑动卓文君的心,卓文君透过门缝见他雍容闲雅,气度不凡,立即迷恋上他了。
后来司马相如贿赂了卓文君的侍从,给他们牵线搭桥,于是,在一个月黑的夜晚,两个人私奔去了成都。到了成都一看,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是卓文君却丝毫不嫌不弃,甘心跟他过苦日子。卓王孙知道女儿私奔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个女儿太不像话了,但是我又不忍心杀了她,为了惩罚她,家里的财产一分钱也不分给她。"不管谁去劝,他也不听。但是聪明的文君还是有办法的,于是她就鼓动司马相如回到了临邛,借钱开了家酒舍,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在店中打杂。卓王孙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很没面子,考虑到司马相如好歹也是个人才,于是就分了他们一些财产。文君和相如因此又回到成都,买了田宅,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史记》上说司马相如"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正是因为他娶了个有钱的而且又聪明漂亮的老婆。
除了这些以外,关于他们爱情的故事,还有一段演义。相如与文君回到成都后不久,武帝下诏把司马相如调到首都长安工作。不觉5年过去了,有一天,文君收到了丈夫的一封来信,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文君反复看信,终于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从"一"到"万",后边紧接着该是"亿"了,却没有"亿",表明他已对自己无"意"了,只是不好明说罢了。卓文君悲愤之中,当即复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收信一看,惭愧万分,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到长安。
无论是司马相如以琴挑情,还是卓文君夜随相如私奔,还是两人诗词传情,就是现在看来都够前卫的,更别说发生在2100多年前的中国,即使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像明清及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那样充满了压抑色彩。这种敢爱敢恨,不失浪漫又不失智慧的爱情,应当才是茶香爱情的真谛所在,比起那种所谓坚贞不渝,抱着低级贞操观的爱情不知道胜过多少倍呢!
当然,司马相如大名传世的主要原因,还不是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更主要的还是他的大赋。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绝大部分的篇章,其实都是在引述他的几篇主要作品,像《子虚赋》《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哀二世赋》、《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三篇赋、四篇散文。他的文学作品跟他的爱情一样,磅礴大气,体现了我们积极进取、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的作品不少本是想讽谏汉武帝去奢从俭的,但是汉武帝读后却飘飘然,更加得意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作品的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都在铺陈描写上,反对奢侈的劝谏部分倒更能调动别人追逐的胃口。我们的茶叶不也是这样吗,大家都倡导以茶示俭,就去劝导人们喝茶,然后就把茶描述得天花乱坠,于是,倡俭的目的没达到,在茶叶身上求奢的风气倒愈演愈烈了,越是反对,反对的言辞叫人听起来越是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