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易武乡:做好茶文章,建设"贡茶第一镇"
网10月8日讯 勐腊县易武乡围绕打造"中国贡茶第一镇"的战略思路,发挥古茶山、茶文物、生态文化在茶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做到以茶产业促进茶文化发展、以茶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该乡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让古老的茶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易武被列为云南省省级旅游小城镇、历史文化名镇以来,易武乡党委、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建设、重点扶持、分批推进"的措施,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找准发展方向,明确旅游小镇定位,以规划为先导,以功能优化为内涵,坚持政府引导、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时,立足易武乡实际,突出产业特色,合理利用坡地和荒地搞建设,把易武建设成为功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发展活力强劲、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旅游小镇。
说到变化,生活在易武乡的居民杨柳松感受最深,他说家乡这几年来变化很大,过去都是茅草房,现在茅草房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琉璃瓦房、楼房,当地群众的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加快"中国贡茶第一镇"建设的同时,易武乡还积极引导茶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规范易武普洱茶生产经营,更好地宣传、发掘、利用资源,弘扬民族茶文化。一些茶企业研发出新型茶叶饮品,有的茶企业还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企业网页,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四方宾客前来易武实地考察,洽谈生意。易武鸿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普洱茶生产企业,旗下有"鸿字号"、"鸿字牌"等品牌,在全国市场有数十家加盟店及产品经销商,茶叶远销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为保证普洱茶的"醇"厚之道,公司采用易武民间手工制茶技艺,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
易武乡党委、政府通过加强古茶树、古茶园、古茶山的保护,修复古道古迹等措施,真实反映古六大茶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茶业兴衰的历史过程;通过举办斗茶大会、组织国内外媒体记者采风、开展民族民间茶文化活动、发行光碟等形式,反映古六大茶山传统的民风民俗、原生态的茶叶生产环境及传统的加工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喜欢普洱茶,扩大了普洱茶的知名度。为确保易武普洱茶的品质,乡政府对普洱茶的采摘、制作等工艺做出了明确规定,也得到了广大厂家的积极响应。
围绕下好茶叶这盘棋,做好茶叶这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易武乡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修旧如故的建筑要求,在茶马古道上修建了"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一批石刻碑文、石刻图案、木匾、清代字据契约,当地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工具等杂件,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以及有关茶文化的历史书籍,并对茶马古道1000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进行了根基培土加固。
随着易武普洱茶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易武茶乡民族文化成为了西双版纳靓丽的地域名片,易武茶山吸引了大批茶人、茶商千里迢迢前来追根溯源,易武的茶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客户叶女士对易武的"鸿字号"、"鸿字牌"等品牌情有独钟。她说,普洱特别浓烈,适合北方人的口感。刚开始接触普洱茶时不知道哪款品牌好,后来通过网站,了解到了"鸿庆",品尝之后感觉很不错,现在她喝茶买茶就认鸿字牌子。后来,叶女士了解到了鸿字品牌的普洱茶产自西双版纳的易武。于今年她和丈夫一道乘飞机,从宁夏转到北京,从北京辗转到昆明,又从昆明一路奔波到易武,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易武古茶山,品到了纯正的普洱茶,一路的旅程让她激动不已。
为加快培育以茶业为代表的特色生物产业,易武乡大力实施的"茶畜农产富乡"行动方案并取得可喜成效。截至目前,全乡设立茶叶协会1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全乡有七子饼茶叶加工制作厂(庄)52家,其中33家取得"QS"认证。全乡从事茶业生产的农户达到2795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3%,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茶业已成为易武茶乡的拳头产业。
(作者:李进才,李雄伟,彭书云 来源:西双版纳新闻网 责编:滇云木呆)
更多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