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品茶,即品心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1月21日讯 我好茶,然非名茶,常是一般的茶。小时常喝家乡自制的红茶,泡成后大大的叶片展开来,浸出浓浓的红色,那种有点儿接近红酒的颜色,鲜艳而诱人,略微带点儿甜感。长大后常喝绿茶,总觉得茶水较接近于原

121日讯 我好茶,然非名茶,常是一般的茶。

小时常喝家乡自制的红茶,泡成后大大的叶片展开来,浸出浓浓的红色,那种有点儿接近红酒的颜色,鲜艳而诱人,略微带点儿甜感。长大后常喝绿茶,总觉得茶水较接近于原味原色,喝起来要清爽一些,虽苦,却也倍感亲切与自然。

我想,世间万事万物,于心底自然就好。这就是我喜欢绿茶的原因。

红茶性暖,绿茶性凉。常喝绿茶败败心头之火,或许是解渴之后的又一大功效。

我总以为,如果单从味觉或一般而言,当然非高贵的名茶不品了,一分钱一分货是也,名也总不至于虚实差得太离谱了吧。只是如今的大多名茶也已增添了许多外来的东西,比如香精之类,离自然之味已相去甚远。然而,如若用心去品,而不是单纯地仅凭味觉呢?如此,我想即使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也能喝出茶的味道,甚至于超越茶的味道。老子曾说过,道非道,非常道,而我也喜欢说,茶非茶,非常茶。

我原来以为我平时喜好大口大口喝的是水,而小口慢抿慢抿品的是茶。这个观点,可能今天我要把它改写一番,甚至是彻底地把它颠覆了。品茶与素雅的情调无关,与姿势无关,与技法无关,与口型无关,与姿态无关,与选材也无关。

用心去品水亦是茶,无心而喝茶也是水。

我以为,茶总是介于似茶非茶之间。正如道与禅,在于悟与非悟之间。与其说是因慧根、悟性与机缘而得,莫若是一切皆因源之于心而已。

人生如茶,而茶有三味,一苦二甜三淡,似乎也昭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当我们品茶的时候,可以立知三味之觉,然而人生的三味呢,真正又有几人透彻而明了?

品起茶,我就想起了两个人。一是终生与病魔作斗争而淡然处之地认为"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他就好像一杯茶,需要我们静静地沉下心来才能品出其中的人生韵味与深刻含义,从他清苦的文字中我们最终得到了人生的一滴甘露。这杯茶是从浮现的苦味中透出了不折不挠的精神芳香。史铁生以其文而名,在他的文字中承载着一颗苦苦寻求与向往人生光明与生命美好的心灵。最终他在人生这杯苦茶中得到了沉淀、解脱与升华。

而另一个人却是名气如雷的周作人了。至今他的苦茶庵依然还在,但已是很破败了,看来只能任其风雨飘摇,自生自灭。想当年他可是北方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与南方的另一面旗帜鲁迅代表各自的阵营而南北对峙,兄弟俩各自占据着文学的两极与半壁江山。其时,提到散文不能不提周作人,而提到杂文不能不提鲁迅。

然而周作人虽身居苦茶庵,天天品苦茶,每与文人墨客挚友畅谈之时,必以苦茶相待。但最终周作人在苦茶庵中只是白喝了那么多的苦茶,茶味过后的人生体验依然让他沉迷于名与物的陷阱,最终他仍是在精神领域的苦茶中苦苦挣扎而越陷越深,终其一生都只是一杯苦茶,心灵亦未能够走出苦茶庵。悲乎!盖在于光有其文气而无骨气,光有其才华而无精神是也。虽一味标榜清高,独好苦茶,但内心仍然是物欲繁盛,以至于最终走上一条为人所不耻的不归路。看来,同是一杯茶,品出的味道与气质、境界与内涵却结果迥异,这一切是关键在于品茶的心吗?

心,既是品茶悟道的原发地与必经之地、升华之地,然而也是其魂断之地。

当端起茶杯,或豪爽如饮酒一饮而尽,或文雅清流小品一口,你是否真正想过,在这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之中,你每次喝下的清清茶水,是否就已经洗净了你心头的尘土与烦热,抑或还沉淀下来了一些不知名的病毒、泥沙与结石呢?

看来,喝茶亦非一件平常事,品茶更非一件时髦事。非关之于茶,关之于叶,关之于水,而关之于心。

我以为,品茶即是在品自己的心。未到品心之境,茶不过是一杯茶,开水泡上几片茶叶,略有些味道的一碗水而已。

我深深怀念史铁生,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智慧纯真、执着求索的勇敢饮者。品茶无伴,总觉得有点儿孤单。

然心神相通,虽远犹近,既死又生……

从无茶处品茶或乃上上之境乎?也许,从无茶处品茶与从无字处读书同是一理。

我们喝的又岂止是一杯杯茶?

(作者:江南风 来源:江南时报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