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茶馆》亮相2014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网2月24日讯 3月11日至13日讯 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话剧《茶馆》将在演出几百场后首次亮相津门,作为2014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的首场演出为戏剧节开幕。届时,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岳秀

网2月24日讯 3月11日至13日讯 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话剧《茶馆》将在演出几百场后首次亮相津门,作为2014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的首场演出为戏剧节开幕。届时,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岳秀君等实力名家共同演绎老舍笔下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部由北京人艺原班人马带来的话剧名作,所到之处均一票难求,而在津上演的这三场开票不久票房便已销售过半。

《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茶馆》不仅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剧作之一。话剧《茶馆》包含了北京人艺三代艺术家塑造角色的倾力倾情和智慧结晶,堪称我国话剧艺术的经典杰作。

首版《茶馆》塑造丰碑

《茶馆》之所以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员表演的成功。1958年首版《茶馆》的主演于是之就是一位成功塑造了王利发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家。于是之的表演艺术扎根于中国话剧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他强调演员要忠实于生活,演戏要从生活出发,演员要深刻认识社会与历史,热爱生活,广泛积累对生活的感受,力求通过表演的二度创造,把丰富复杂的生活细致而凝练地表现出来。他认为演员应该在艺术创造中发挥主观创造精神,使表演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它是通俗的、平民的,但又是非常深刻的,还有,它美。"这是于是之先生对《茶馆》的评价,也是他钟爱《茶馆》的原因,却似乎也成为人们对于这位戏剧家的钟爱所在。对于《茶馆》的偏爱,是因为戏里的人物都似曾相识。他说:"我小时候住的南长街老爷庙的那些街坊、邻居们,对我演《茶馆》都有益处,何况还有那些本家、亲戚呢!而且他们还要'发酵'。随着年龄长大,好像更懂他们了,偶尔想起故人,我的认识就会更深刻些、丰富些。"

新版《茶馆》续展魅力

2005年北京人艺复排《茶馆》并出国巡演,新版《茶馆》中演员的表演成了其成败的焦点。

天津籍演员梁冠华在剧中扮演掌柜王利发。戏剧评论家钟艺兵认为梁冠华与于是之扮演的王利发不一样,于是之的幽默是生活沉重的幽默,有分量;而梁版更侧重于对苦难生活的挑战,两种幽默各有千秋,就是要演出不同的王利发才对。评论家何西来十分赞赏梁冠华的表演,他认为梁虽在形象上与于是之相去甚远,但继承了于版王利发的神韵,又演出了自己的风格,真是"得意忘形"。

对于濮存昕饰演的常四爷,评论家刘平认为他能胜任此剧十分难得,特别是第一、三场演得出色。邹红谈及"新常四爷"在第三场的演出时称,她忘记了这是濮存昕,几乎超过了老版《茶馆》里的表演。

杨立新扮演的秦二爷,也是可圈可点。三位演员演出的第三幕掌控了观众的情绪和心情,把观众带入了规定情境,十分成功。

《茶馆》是天才小说家的成熟之作

老舍先生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民国中后期,他的创作呈喷发之势。1930年自英国回来后,陆续出版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佳作,抗战爆发那一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战爆发后,他开始写作剧本,如《张自忠》、《大地龙蛇》及《归去来兮》等,抗战后期动笔写长篇巨著《四世同堂》。解放初期,他的话剧创作量多而质高,《茶馆》就是此时的作品。

《茶馆》将全部故事置于一间茶馆,精妙入微地将社会的时空变迁微缩到这间茶馆。这里人物混杂,三教九流,往来不绝,民族资本家、八旗子弟、地痞流氓、爱国者、小商小贩、军警吏卒……几十个主、次人物周游其间,浓缩在茶馆之中,而时代背景则自清末辛亥革命前十年,到民国初年北洋时期,再转换到民国后期社会巨变的转型时期。如此高度概括、急速变异的时代,又融汇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势力的人物,多种矛盾交织穿插,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生的悲喜和宿命的讽刺,聚焦一般不断凸现。

描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老舍先生笔酣墨饱,着力刻画一大批小人物,从茶馆的主人到形形色色的茶客,以及种种和茶馆发生联系的人。各色人等各有其性格、想法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时代、社会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

《茶馆》只有三幕,而时间跨度大起大落,戏外尚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当中留下许多空白需由观众不同的人生经验来填补。老舍话剧的舞台空间从小到大,从狭窄到开阔;舞台容纳的人物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戏剧冲突从内到外,从写个人的性格到写民族的命运和历史。

茶馆中的人物通过生活情景的变化,来展示时代的洪流。在清朝末年,架鸟玩鹰、算命占卜、古玩买卖;洋货渐多、农村破产;到了民国初年,战乱频发,王掌柜将茶馆后院辟成大学生租赁的公寓,正厅里则摆上留声机;又过了三十年,王掌柜濒临风烛残年,还在硬撑着茶馆。最后,这家曾经热闹非凡的裕泰茶馆,只剩下三个各具代表性的耄耋老人。可到了只剩下王掌柜一个人的时候,他拿起腰带,走进内室,仰望屋顶,寻找了结一生的地方。

在该剧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仿佛一片浓厚的暗影里投下的持久的光斑,他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八方应酬,在逼仄的环境里寻求生存空间,他同情弱者、哀及自身;他怨愤社会,但掩盖了诸多的憋屈。他的悲剧,就是旧时代市民生存境况的缩影。另如常四爷的正直刚硬、刘麻子的狡黠无赖等,《茶馆》的人物塑造都极为鲜明。

台词生动传神 结构现代流畅

作为小说语言艺术的大师,曹禺的《茶馆》继承了他的艺术特征,依托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出彩,人物性格就见精神,全剧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因此《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个性,同时又简洁凝练、意蕴深长,将作家固有的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

《茶馆》的戏剧结构也极具现代性,全剧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全靠人物的活动来聚焦矛盾冲突,中间场次人物如流水滑过,各说各话,但各有横截面,以此带动情节发展、衔接画面,逐步展开茶馆众生相。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责编:丁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