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与茶的心灵相拥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读"茶仙"卢仝《七碗茶歌》有感茶是一种充满灵性的饮品。从茶成为饮品,千年历史悠悠,茶人与茶的无数次心灵对话,被写成无数诗篇,如浩瀚星河,数不胜数,让后人对茶趋之若鹜。茶文化史上,有两个耀眼的人物,

--读"茶仙"卢仝《七碗茶歌》有感

茶是一种充满灵性的饮品。从茶成为饮品,千年历史悠悠,茶人与茶的无数次心灵对话,被写成无数诗篇,如浩瀚星河,数不胜数,让后人对茶趋之若鹜。

茶文化史上,有两个耀眼的人物,不能不提:一位是《茶经》的作者,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另一位则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歌》)的作者,被尊为"茶仙"的卢仝。

如果说陆羽相当于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杜甫的话,那么卢仝就相当于是"诗仙"李白;如果说《茶经》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茶之"美"的话,那么《七碗茶歌》则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了茶之"魅"。在陆羽那里,茶之美,美于形,美于色,美于具,美于水,美于……茶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讲究、有学问的,读完7000多字的茶经,是一种赞叹,是一种敬仰!而《七碗茶歌》则让人感受到的是茶之"魅",读完70多字的"七碗茶",是一种共鸣,是一种拍案叫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诗300余字,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七碗茶歌》,仅70多字,就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渲染得淋漓酣畅,把人带到一个羽化登仙,与天地宇宙相交融、神乎其神的绝妙佳境:"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七碗七境,气韵流畅,愈饮愈美,令人着迷,飘飘欲仙。"七碗茶"把人们对茶的认识提升到一种出神入化的高度,吸引了无数人对茶的品饮。卢仝与陆羽一同开辟了一个时代人们对茶的向往,饮茶之风从此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七碗茶歌"传入日本后,更深深地吸引着日本民族,被广为传颂,并演变成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喝茶是一种享受,品茶是一种修行,更是心灵的一次旅行。如果喝茶只是追寻感官的舒适,就不能算是一种完善的舒适。卢仝对喝茶的体验描述,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正的茶人,能让茶引领人从五官的快感走向内心的感悟与思考。清代随园老人袁枚在诗作《试茶》中说:"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袁枚认为茶有"味外味",这种"味外味"便是心灵境界。那么卢仝品七碗茶后的心灵境界是什么呢?他在茶歌的最后部分写道: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当我们还在充分享受卢仝笔下的茶带给人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想乘清风去蓬莱仙山的感觉时,他却笔锋陡转,由高高在上的群仙,转入为苍生请命,为辛苦的茶农疾呼,告知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至好的茶时,要知道这茶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山崖峭壁采摘而来,对茶农寄予了深切同情。此时,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似乎是他与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联接的桥梁。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大诗人们那样浮想联翩,也未必都能达到他们的那种境界,但只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在品茗中,我们对生活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便是茶给我们的馈赠。每一款茶,都有她独特的味道、香气。在入口那刹那,便是茶与人交流的开始。茶像一位智者、一位神灵、一位禅师,给人或思、或想、或感、或悟。喝的是茶,品的是味,思的是人生,悟的是道理。

(作者:张娟 来源:西双版纳新闻网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