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百年茶局不曾凉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网8月11日讯 天刚蒙蒙亮,羊城西关的大街小巷似乎未醒来,静悄悄的,偶尔还传出一两声梦呓,街灯那泛黄的灯光洒满一地,更显得冷清。而第十甫的陶陶居已是灯光火亮,人声鼎沸了。那些习惯早睡早起的退休老人,早

网8月11日讯 天刚蒙蒙亮,羊城西关的大街小巷似乎未醒来,静悄悄的,偶尔还传出一两声梦呓,街灯那泛黄的灯光洒满一地,更显得冷清。而第十甫的陶陶居已是灯光火亮,人声鼎沸了。那些习惯早睡早起的退休老人,早已守候多时。楼大门刚打开,就脚步匆匆地登上楼梯,去找自己熟悉的座位和茶友。

这些老人说,人老了睡不长,早早起床在街头巷尾花圃旁伸伸筋骨做做晨运,然后来到陶陶居开壶"普洱"或"寿眉",叫来一碟排骨烧卖一个叉烧包。一盅两件,水滚茶靓,再和天天见面的老茶友说说天下事讲讲街边见闻,甚至讲起旧时的陈年往事……那便是一日的好时光了。也许,这正是广州人常言"辛苦搵来自在食"的最好写照了。他们习惯叫上茶楼饮茶为"叹茶",这么叹着叹着,享尽满壶好茶的色、香、味,也品出世间的甘苦滋味了。

据说,陶陶居开业在清代光绪年间,有说是1880年,也有说是1893年,当年西关第十甫在广州城外,到处河汊纵横,一派田园风光。一位黄姓商家在这里开了一处乡村茶居。恰巧此时黄老板新纳侍妾葡萄,就以侍妾之名为茶居字号,叫"葡萄居",经营一些苏式清茶细点,生意还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黄老板去世,葡萄居也停业了。1927年,茶楼大王谭杰重建葡萄居,却嫌其名原是侍妾之名,有碍风雅。新老板得知曾在城里万木草堂讲学的康有为,为一茶居留下墨宝"陶陶居",也不知他如何将"陶陶居"的匾额弄到手,挂起装点门面,顺势也把"葡萄居"改成"陶陶居"。取意来此叹茶乐也陶陶。

早那几十年,广州的粤剧艺人都喜欢上陶陶居叹茶,不论是薜觉先、靓少佳这些正印大佬倌,还是一些"二打六"闲角,无不是这里的常客。焗一盅茶,细斟慢酌,说尽戏台上下多少喜乐悲忧。记得当年,靓仔华和阿婵也曾跟着各自的师傅上过陶陶居,他们就是在这个江湖中相识的。从此,两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走过了半世戏台。直到戏迷不再叫"靓仔华"而尊称他"华叔",筋斗再翻不起了,阿婵的台步也有些蹒跚,才双双退休在家养闲,成了陶陶居的熟客。每天叹茶归来,在家的厅堂摆开阵势,华叔拉起高胡,阿婵一曲"卖荔枝",左邻右里大赞她是"宝源街红线女",大家乐陶陶,连街上也听到他们的笑语欢声。

过去,陶陶居三楼设置了卡座,那是背靠的间隔很高,与邻桌之间互不相扰。这样的布局,本意为三五知己、文人雅士品茗交心而设的,却也造就了媒人婆相约男女到这里叹茶"相睇"。那时候,青年男女虽然已有自由恋爱,不全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但毕竟交往机会不多,往往还靠媒人牵线搭桥。难得陶陶居如此幽静雅致的卡座,自然是"相睇"的好地方。记得,在陈残云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中,阿娇也曾来这里"相睇",还几乎被那个跛脚的杂货铺太子爷祥表哥骗了呢。

"文革"那些年,陶陶居的名字和招牌当作"四旧",在一夜之间都被"革命"了,只好改名"东风楼"。不过,它照样准时生火、煲水、冲茶,老茶客来这里饮茶,也不管"东风""西风",依然固执地叫它"陶陶居",似乎只有这个喜气的名字,才能给他们阴冷的心情一点点暖意。

不知不觉,岁月慢慢变老,陶陶居重新挂起老招牌,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再登此楼时,虽然朱梁画栋依然,风情不改,情怀未变,所有人事却全非旧时模样……

陶陶居百年茶局,历经盛衰兴败,人事更新,茶却从未凉过。

(作者:邓林女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悠悠谷)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