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精神之“味道 ”“ 标准 ”
导读
74年耕耘,10年厚积薄发,大益茶为行业树立了品质的标杆和规范,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行业的奇迹,也凝聚了大益精神。即日起益信君将陆续推出《大益精神》小专栏,从"十年味道:大益改制十周年系列活动"的10幅主题海报展开去,为大家解读大益十年、大益精神。
"味道"
1979年,朋友的一壶大益普洱茶,
那种味道至今难忘,如果普洱茶能记录时间的味道,
那我真的很想尝一下,我出生那年春天的味道,
我最痴迷的是,她会跟随我慢慢变老,不断让我找回美好回忆,不断期待未来每一年变化的味道。
不仅是过去,还有未来,都可以让我不断回味。
< 解读 >
品饮一杯普洱茶的滋味,有甜、苦、酸、鲜等味感,滑、爽、厚、薄等口感,有回甘、生津、喉韵等回感,还有枣香、蜜香、兰香、清香等香气,这考验着一个品饮者的感官灵敏度和品茶经验,也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大益普洱的魅力在于独特的"勐海味",以及历经74载,众多产品在历经岁月洗礼之后,产生的变化和可能。
不少熟悉大益茶的制作工艺甚至配方的人,无论如何精心仿制,所出品的熟茶始终缺少公认的"勐海味"。为什么只有勐海茶厂出品的大益茶才有独特的"勐海味"呢?熟茶的品质除了与配方、原料、渥堆工艺息息相关,还有一样很关键的元素:微生物环境。勐海茶厂的熟茶,数十年渥堆发酵所积淀的微生物环境无法复制,是以正宗的"勐海味"无法复制。凡与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环境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酒。原料、工艺、配方能复制,但时间与空间所积淀凝聚的微生物环境,是不可复制的。
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品质。大益味一脉相承,不论何时,不论多久,大益味,一直都在;大益味,你我都懂。
"标准"
直径19.5厘米、重量357克,
几百号口茶研配,
近百次开汤品鉴试饮,
上万株有益微生物健康基因,
……
旨为用最严苛的标准,
回馈每一位大益茶人对"极致"的欣赏。
< 解读 >
一杯真正的好普洱,它给消费者的品饮体验,应该是稳定而恒久。
7542是大益生产时间最厂、产量最大的普洱茶青饼。它是1973年云南省取得茶叶出口权后,为了恢复传统产品出口而依据50年代侨销圆茶的配方和规格而研制的,但30多年来,它的味道始终未变,这得益于大益独特的拼配技术和始终先进的科研技术。
研配又称拼配,是几乎所有茶叶而不仅仅是普洱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即用不同产地、不同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筛号或级别的茶菁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这样能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从而不仅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产出更具风格特点的产品。与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勾兑"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益集团在多年的科研技术发展过程中,将过去简单的"拼配"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技工艺,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性进行研配技艺的发展。
传统茶产业产能相对过剩,潜在市场尚需挖掘与开发。新的消费市场开拓,产业整体工业化水平提升及新品的开发都要依赖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是茶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及基石。2013年10月26日,"大益7号院"即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大益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基地正式启用,2014年8月28日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7号院,为大益提高科研技术实力提供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74年的技术传承、累积、创新,大益以始终未变的严苛标准,保证着品质和滋味。一杯茶汤见本心,这是对每一位茶友欣赏之情的回应,这也奠定了大益未来十年二次发力的坚实基础。
(本图文版权归大益集团所有,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