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出版
8月26日讯 近日,由普洱市墨江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策划、连俊锋主编、敏塔敏吉撰写摄影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此书共有四章,包括中国墨江茶产业、中国墨江茶文化、中国墨江茶马古道文化、茶产业在墨江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品牌建设等,见证了墨江县茶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艰难发展历程, 为墨江县进一步打造和提升茶产业和茶品牌提供了学术理论依据。全书共25万字、390张彩图,还附录有墨江县种茶以来至的生产产值统计表。
墨江县地处普洱市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内地文化通往思普地区及西双版纳等滇南边疆的交通要道,以思普为中心的著名的茶马古道最主要的一条茶马古道北路就通过墨江全境,其走向以今天的213国道和元磨高速公路基本一致。因商贸及人流、物流的来往频繁,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条茶马古道北路全线就铺设了石板路,往北通达昆明,往南过思普直抵古普洱茶六大茶山及至境外,成为一条极为重要的滇南交通大动脉。历史上,境内今联珠镇须立和新抚镇所生产的"须立茶"、"迷帝茶"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清香深受消费者喜爱,曾列为清代贡品。
墨江县种茶的历史,史料记载始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境内坝溜镇杨八寨的哈尼族引进种植。在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墨江在景星镇的新华、大平掌等地种植茶叶200亩,开始了规模种植茶叶和生产普洱茶的序幕。到民国11年(1922年),全县有茶树3.8万株,年产各类茶叶530担,所产的产品有泗水、阳春、白芽、毛尖等普洱茶和绿茶,销往思茅、宁洱、元江、玉溪、红河、昆明等地。后因管理较差,加之社会动荡,茶园逐渐荒芜,至1949年,虽有茶园1000多亩,产量却降至20余担。1952年,县委、政府决定垦复荒芜茶园,并于1953年建立了景星茶厂,进行茶叶初加工,当年全县共有茶园1800亩,年产茶叶80担。此后茶园面积得到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85年,墨江云针茶于被列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1991年,墨江县开始推广"云抗10号"、"矮丰"、"波上金台"、"红腋银枪"、"云玫"、"云魂"等无系性茶叶良种,生产云毫、滇青、春蕊、春芽、春尖等普洱茶和绿茶。底,墨江县的茶叶面积达23万亩,其中,生态茶园面积18万亩、古茶园面积5万亩,涉茶农户48011户22万余人;有茶叶初加工厂及企业140家,有8家企业通过了QS认证,培植出了"迷帝"、"凤凰窝"、"云针茶"、"须立贡茶"、"女儿红"等知名品牌,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及周边国家。
据悉,《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是普洱市以县区为单位全面展示一个县区茶资源、茶文化、茶民俗的第一本专著。
(作者:佚名 来源:普洱市墨江县茶办 责编:悠悠谷)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