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毛,海沙子「茶界见闻」
编者按:本文为赵光辉先生的采访手记,多为茶界见闻,由于本文较长,茶业复兴(chayefuxing)分为上中下三篇编辑推出,本篇为上篇,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那是两年前到湖北赤壁羊楼洞采访。
太平军起事后,原先从武夷山到羊楼洞的茶路不得不废弃了,这里成了中俄万里茶路的新起点。从咸丰年间到民国,青砖茶从这里用驼队源源不断逶迤而行,一般要走 数月才能从恰克图进入俄境。这一路上健壮的骆驼用自己的脊背完成了运输,也将自己的汗味浸淫到茶中间。想来这是自然的,那时青砖茶的包装不可能是完全封闭 的。当地的老茶工说,这种细微的变化从一开始就被俄罗斯消费者当成青砖茶固有的"味道"接受了,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味觉记忆中,青砖茶应该就是这个味。
等到后来改用更快捷的汽车运输后,自然就没有了骆驼的体味的熏染,谁知俄罗斯的消费者反而认为这样的青砖茶不正宗,甚至认为是假货,要退货。开始百思不解, 细致比较研究后才醒悟是运输方式变化造成的。据说为了让俄罗斯的消费者有个适应变化的过程,他们不得不在青砖茶包装时配上一团骆驼毛,好让汽车运输的青砖 茶仍保有"驼味"。当然,现在不用了,因为消费者慢慢接受原味青砖茶了。想来可笑,要是现在还需要配驼毛,每年采购大量驼毛就够茶企业挠头了!
周末在家读闲书,在日本文泉子所著《如梦记》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知习惯力量的强大。明治时代的文泉子生长在日本渔村,这里盛产沙丁鱼,每年拉大网时全 村上阵人声鼎沸。沙丁鱼上岸就卸在沙滩上,大家顾不上清洗,直接把沾满海沙的沙丁鱼抓到笸箩里。文泉子说:"我们那里的习惯,沙丁鱼总是拌满了沙就卖。不 拌着沙的,算是不新鲜。所以即使稍有点陈年了,也拌了沙搁着。我也是一直到离开故乡为止,总觉得不拌着沙的沙丁鱼仿佛不是沙丁鱼似的。"
茶俗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大多不好用科学与否来裁判它,了解并尊重它就行了。
文:赵光辉 图:网络资料 谨致以谢
即日起,所有平台都可以申请授权,获得「茶业复兴」平台所有稿源支持。申请授权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