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专栏:喝“没有存在意义”的云南白茶
今儿喝了个白毫银针,长得漂亮,好喝,要说内质特征,倒也无外乎"香气清新,滋味鲜爽"等等。
但这个白茶却有一特殊之处,其产地不在福建,而在云南。用的也不是白茶种,而是云南大叶种。
先声明,我绝不鼓吹云南大叶种也可以做白茶(虽然确实可以做),但毕竟每个品种都有其试制性。用云南大叶种做的白茶色香味俱在,但由于酚类物质含量高,性偏寒,并不适宜一般人长期饮用,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选择。
那么,为啥子会有这个白茶出现呢?为啥子我又会专门拿这个非主流白茶来说事儿呢?莫急,且听分解。
据周辉兄介绍,邹记今年刚签下一块儿基地,生态过硬,硬到什么程度?杂草丛生,无路可循,完全没有茶园模样。
生态好是好,就是偏僻了些,茶厂建设就成了问题,进展极慢。同时茶园开路也成了难题。
当然,这些难不倒他们,全部都解决了,过程很有意思,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以后找机会再讲。
话说厂房刚刚建好,所有设备都没有安装,恰好赶上秋茶季节,采也不是,不采也不是。
采了又不能做,不采又浪费,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采,做点白茶。于是乎最后这个毛茸茸的东西就到我的碗里来了。
决定了做白茶,但由于人手不够,总共采的鲜叶最后只做了不到一公斤。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接下来这一泡,却让我意识到这一公斤白茶的分量,绝不是电子称显示屏上那么简单。
这一泡白茶,我喝到的最大信息是"干净",那种纯净的口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与世隔绝的茶园。
可感知得到茶汤入腹,为身体所吸收,毫无滞感。高手喝到这样的茶汤,就明白其意味着什么,这样的生态自然会有这样的好原料。
在云南,其实很多类似的老茶园尚未被发掘,此时此刻在深山中默默无闻。有些人虽然新发现老茶园,但苦于加工技术设备有限,勉强制成的晒青,往往粗糙不堪,品质低劣,严重影响对一个茶园品质的评价准确性。
但是,制作白茶则非常方便,只要将鲜叶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即可。而白茶中同样蕴含了完整的原料信息,足供有经验的制茶人分析其价值。
由此可见白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白茶产品的价值。包括它的加工方式,它的陈化原理,它的流通走向,都是看起来极其简单的问题,但是这种简单的背后,却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喝茶,是对当下感官的享受;但喝懂一个茶,则是对人类智慧遗产的致敬。
图文\李扬,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