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庆走进茶
生活的繁沉,奋争的艰辛,喧嚣的浮华,透支着你我明天的精力,疲惫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个个都不堪重负,心律几近憔悴!什么才是起落随意、收放自如、"可以清心"的灵丹①?能让让世人舒一口气呢?拖着疲软的身心,天涯海角,我苦苦寻觅,寻觅那一种荡魂涤魄的清新,寻觅那一种天人谐和的大道。
一缕芬芳从山川俊秀的滇红故里、茶乡凤庆横空飘出,赛过迎春的腊梅,比羞盛夏的芙蓉,压倒金秋的篱菊,仿佛那灵山仙境的紫气,空灵幽朴而又怡德适性。啊!众里寻它千百度,这恬淡,这朴真,原来只在灵山秀水之间。
芬芳一现,仿佛灯塔点燃,曙光放射,我的眼前一亮,立马心旌摇曳,乘着它的接引,走进茶乡凤庆,走进茶叶。
走进凤庆,便走进了茶的海洋,走进了茶的天地
茶乡凤庆漫山遍野尽是"南方嘉木"②,家家户户种茶,山山洼洼种茶,房前屋后种茶,田垄地陌种茶。绿树村边合,合的是茶;窗前绿成荫,绿的还是茶。一山山,一片片,郁郁葱葱,微风泛起,碧波细涌,清香扑面,沁心入髓,令人情不自禁,由衷赞叹:"此香只应茶乡有,外间难得几回闻";一排排,一行行,绿裙轻舒,列队迎宾,敬献着"客来一杯茶"、"一片茶叶一片情"的特有礼仪;一株株,一树树亭亭玉立,迎风婀娜,皆"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叶片大似枇杷叶,嫩叶含有大量叶黄素,"③,如此的品质,实为罕见,难怪行遍千山万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洋洋洒洒的宏篇游记里,唯一记述了茶名的一种茶就是出产于茶乡凤庆的太华茶,并且因能喝上太华茶而盛赞梅姓老人:"颇能慰客"。
在茶乡凤庆,茶山是如此的娇艳诱人,同样,茶品也是如此的娇艳诱人。滇红特级工夫茶,条索紧直肥硕,金毫特显,锋苗秀丽,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滋味浓厚,叶底嫩匀。金芽茶,满盘金色黄亮,锋苗秀丽,香气芬芳,滋味醇爽,汤色红亮,叶底嫩匀。早春绿,条索雄壮坚实,银毫显著,锋苗完整,色泽翠绿光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鲜嫩高爽,滋味回甘,叶底嫩绿匀齐。太华茶,条索紧直圆滑,锋苗秀丽如针,色泽浅绿油滑,银毫显著,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高锐持久,叶底嫩绿。尖山云雾,香高味浓,甘甜清爽。凤牌七子饼,外形圆整,饼面显毫,色泽黑褐油润,陈香久远,浓醇可口……随意捡几种让你闻闻,你都会口角流涎,垂涎三尺,随意沏一杯让你学尝尝,你都会感受到《凤庆品茶》中的爽快和惬意:"喝一口,神清气爽;喝两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云游仙乡。识得茶味与世味,今日诗仙应你当④。"
走进凤庆,便走进了茶的久远,走进了茶的发祥
华盖擎天,母仪万方,岿然矗立在香竹箐之上的三千二百岁的锦秀茶王,目光深邃,见证着这里的一个又一个茶叶之最。而此时,它正语重心长,在娓娓地述说着这里的远古茶事。
诸葛亮南征,便在这方热土之上看到茶叶在这里已成气候。世居在这里的、曾参与武王伐纣会战于孟津的土著濮人不仅人人会种茶、采茶、制茶,而且茶叶已经融合到他们生活中的一应大小事件。他们解渴消乏用茶、探亲访友用茶、款待宾客用茶、婚丧嫁娶用茶、求神敬佛也用茶……他们懂得茶是一味灵药,不仅知道茶能提神醒脑、消暑降温、清热润喉、健脾理气,而且早已把更深的药理总结得有条有理。什么"生茶解毒,姜茶治痢,糖茶和胃,盐茶消肿,菊花茶明目,猪油茶化毒"⑤等等,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他们甚至能以茶悟性,以茶明理,把"禅茶一味"的玄奥阐发得头头是道。那时候,在茶乡凤庆,茶叶就已经济身到开门七件事⑥的行列。诸葛亮还打听到,早在更久远的汉高祖刘邦时期,每到清明时节,世居在这里的土著濮人就常常到森林里采摘野生茶叶作药用及祭神祭祖的贡品。诸葛亮同时也打听到世居在这里的布朗族人更是将茶叶视为自己的祖先和图腾。《创世纪·达古达楞蔡》中记载着这样栩栩如生的描述:在天地洪荒,生命尚未诞生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飘渺渺飘下来一百零二片茶叶,这一百零二片茶叶一着地气便滋生了灵气,单数瞬时变成五十一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双数瞬时变成了五十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然后他们结成了五十一对恩爱夫妻,而他们经历了一百零二次磨难之后,居长的五十对都返回天庭去了,只有最小的一对永远地留在大地之上,二人在名为茶树山的地方种茶为食,繁衍生息。这一对茶叶化身的最小的夫妻就是布朗族的祖先。因而,万世英明的蜀国大丞相,因势利导制定的兴边富民举措不是别的,正是"植茶以生息,植茶以赋贡"。
在茶乡凤庆,不光是世居的土著濮人的生活与茶叶息息相关,就是从远方迁徙到这里的彝族俐侎人,对这里的茶叶同样是感同天德。长途的跋涉使俐侎人精疲力尽,而旷日持久的迁徙也使他们的干粮消耗殆尽,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莽原,哪一种树叶可以维持他们家族的繁衍和延绵呢?情急之下,他们便效仿起神农尝百草的壮举,挑选出几个大无畏的勇士,分成两拨,一拨吃一种细叶,一拨吃一种大叶,然后,吃大叶的头东而卧,吃细叶的头西而睡,两拨人脚掌抵着脚掌。翌日,吃细叶的为了家族的大局利益不幸捐躯了,而吃大叶的则更加精神抖擞。这种大叶就是茶叶,于是,活下来的俐侎人便以吃食茶叶维系生命,吃凉拌酸茶叶、吃苦茶拌凉肚、吃茶食套餐……也就从那时起,俐侎人便把茶叶视为"口粮",视为"救命粮",并由此对茶叶感恩戴德,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俐侎人都要到茶树底下以最虔诚的敬意,最隆重的仪式举行祭拜,既感谢以往的救命,也祈祷未来的庇佑。
走进凤庆,便走进了茶礼名邦,走进了茶艺天堂
茶乡凤庆的人民以茶入饮,以茶入食,以茶入药。而且以茶入礼,再而且是万礼茶当先。求神拜佛,贡在最前面的便是三杯净茶,然后才是酒水、三牲和斋饭;拜师求婚的四色礼用的是"茶糖烟酒",茶叶也首当其冲;有朋友自远方来,第一件事便是为他(她)沏上一杯芳香浓郁的热茶,等整个屋子被茶香熏得幽香氤氲,才向他(她)问起"喝不喝酒"、"吃饭了没有"。大概,这礼节的根由是因为茶要比酒清淡一万倍,而世人都笃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是大概,是肯定,你听,后人还演化出了一句更加一针见血的名言:"酒能乱性,茶可清心"。
茶既入礼,在这有口皆碑的礼仪之邦,多姿多彩的茶俗茶道便顺势而生,二十三个民族,每一个都有各自不同的茶俗茶道。什么传情茶、提亲茶、定亲茶、迎亲茶、拜堂茶、交杯茶、回门茶、拜师茶、调解茶、悔心茶、和睦茶、觐神茶、献龙茶、浴佛茶……名目繁多,礼数不一,含义各异,几乎涵盖了世事的方方面面。在这里,真是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请茶出面,大有"无茶不成礼"的气势。
又号称"滇西文献名邦"的茶乡凤庆,人们不仅把茶融会到了人生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对茶的饮用方式也进行了艺术的、文化的升华。俐侎人最喜欢"竹筒雷响茶"。将茶叶塞进龙竹筒里,置在旺火上翻滚烘烤,并一边烘烤一边用木棒敲打竹筒,震动茶叶。"梆、梆、梆"的声响犹如雷鸣,又犹如音乐的鼓点,俐侎人敲打的不仅是茶叶,更是生活的韵律,人生的节拍。彝族同胞经常用"纸烤茶"款待尊贵的客人。将一张本地特有的土纸,用圆形篾箍绷成绣花姑娘绷紧的丝绸一般,再将茶叶撒在里面,然后由彝家少女双手端着在文火上面不住地来回摇簸,反复烘烤。少女的身影随着摇簸而翩翩舞动,那简直就是绝妙的舞蹈,美轮美奂!茶乡凤庆的寻常百姓家里都会有一只肚大口小、身带单耳、拳头般大小的陶罐,那是专门用来烤天下一绝的"百抖茶"的。透过火塘边慈祥老人手里娴熟地上下抖动了一百下的茶罐和茶罐里翻身自如、梗泡叶黄的茶叶,我们仿佛看到两情相悦的徐霞客和梅姓老人促膝而语,谈笑风生。每当际遇到这些特殊礼遇的时候,人们总是未品茶香,早已心醉。
走进凤庆,便走进了茶的高香,走进了茶的辉煌
在茶乡凤庆,早在十六世纪就能生产出了能与碧螺春、龙井茶媲美的太华茶、玉皇阁茶。清乾隆进士王昶的《滇行日录》中盛赞过这里的茶香和辉煌:"顺宁(即凤庆)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同时期的进士檀萃著的《滇海虞衡志》里也颂扬过凤庆的茶香和辉煌:"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沦,尤有味也。"而滇红茶诞生之后,凤庆的茶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辉煌更是一重接着一重。1938年11月,滇红茶创制人冯绍裘先生在这里以冬令时节亦然一片葱郁的优质大叶种茶,试制成功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的两个样茶,便打破了"云南一向不产红茶,只产青毛茶"的历史,开创了云南红茶的先河。紧接着,这两个样茶邮寄到香港后,又以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轰动伦敦茶市,被评为上品,一跃鳌居茶界顶峰。第二年,时称"顺宁实验茶厂"的滇红公司在凤庆正式成立,滇红茶正式定名,其生产的第一批17.6吨红茶便由香港转销英国国际市场,成为外国洋人的抢手贷。
不凡的起点,奠定了滇红茶的不凡旅程。接下来的日子,滇红茶的辉煌更是捷报频传。1958年,滇红特级工夫茶和金芽茶(超级工夫茶)分别以每磅240便士和500便士夺魁国际市场最高价,受到中央办公厅贺信表彰。1959年,"滇红"特级工夫茶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定型定量生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专供国务院使用。1985年,滇红二级工夫茶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同类的一级和三级工夫茶荣获商业部优质证书。1986年,商业部授予滇红"全国名茶"称号;滇绿一号被评为云南省优秀食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访问云南,"滇红"功夫茶被作为外事礼品赠予女王。女王当场称赞不已,而且回国后还一直把它视为珍品,置于透明器皿之中时时观赏。1988年,凤牌小包装"滇红"荣获"熊猫"杯保健食品银质奖;同年,"中茶牌"特级功夫茶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授予的名、优、特新产品金牌奖,同类的一级功夫茶荣获名、优新产品金牌奖;三级功夫茶荣获名、优、特新产品银牌奖;也是同年,红茶小包装凤牌F501产品荣获全国优质保健食品"金鹤杯",绿茶小包装凤牌F601获"银鹤杯"。1990年,"早春绿"获部优产品称号,年底又被评为全国名茶。1992年,太华茶被评为云南省名茶。1993年,"尖山云雾"在蒙古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1994年,滇红特级工夫茶荣获美国茶道专家协会特别冠军奖。1995年,凤牌F101红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名茶"称号。1996年,滇红特给工夫茶荣获中国茶叶协会授予的"中华杯"一等奖……
罗列已经够啰嗦的了,然而,对于滇红茶的辉煌来说,这些罗列仍然只是"择其要者而录之"。滇红茶的辉煌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滇红是名符其实的"誉满神州,蜚声海外",正如有副对联颂赞的那样:"滇红、碎红、金芽红,饮誉五洲;凤绿、春绿、云雾绿,四海飘香⑦。"而从它一路走来的铿锵足音里,我们已经真切感到,未来的日子,必定是一片"凤庆茶香飘万里,再攀高峰更辉煌⑧"的艳阳天。
走进凤庆,便走进了自强的热潮,走进了爱国的熔炉
茶乡凤庆曾经孕育了被朱德誉为"护国之神",被孙中山盛赞"砥柱南天"的一代武烈赵又新将军。而滇红公司的创立宗旨便是"振兴华茶"。1938年,冯绍裘不远万里来到昆明,然后又颠簸了三天的汽车抵达下关,再然后又翻山越岭、徒步跋涉十多天来到迤西顺宁(凤庆),为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振兴华茶"这一崇高宗旨。那时候,抗战烽火正在中国大地上硝烟弥漫,茶叶已不止是一般意义的饮料,茶已经成为交换军械和现金的国防物品,肩负着抗战的使命。而战场上频频传来一个又一个揪心的消息:北平沦陷、天津沦陷、上海沦陷、中国出口茶叶的重要生产基地祁门沦陷……华茶衰落的形势日趋严峻。哪里可以继续生产出口的茶叶呢?冯绍裘的这段艰苦跋涉实质上就是"实业救国之旅"。
1950年,为了救藏族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闻此消息,时称"顺宁茶厂"的滇红公司便踊跃承担起了后方支援的重任,全厂上下毫无怨言,加班加点,赶制了2600斤茶膏,然后于次年用自己的马帮,沿着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主动驮进西藏。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喊着"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响亮口号,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此时,顺宁茶厂又迅速行动起来,于5月1 日成立了抗美援朝小组,并在10月1日国庆节庆祝大会上开展抗美援朝捐款活动,全厂干部职工慷慨解囊,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保和平、保家乡。
也是1951年,为了支持清匪反霸斗争,顺宁茶厂还在紧抓生产不放松的同时,集结文艺能手,组织排练和上演了中型歌剧《血泪仇》。用艺术的形式控诉土匪恶霸的罪行,用艺术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
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闪亮着凤庆人的自强气质和爱国情怀。
走进茶乡凤庆,我满身茶香,肌肤被茶香熏陶,肺腑被茶香浸润,灵魂被茶香洗礼,理念被茶香升华。心地淡定而又热情沸腾,浮躁冰释而又激情奔涌。走进凤庆,我流连忘返,凤庆是大道自然,天人谐和的仙境,只想永远永远地在这里"香茗一壶品世味,秃笔千里写文章"。退一步讲,即使写不出文章来,也只想永远永远地在这里"一壶老茶随意煮,半日闲聊话犹香"。再退一步讲,即使闲聊也不想动嘴了,也只想永远永远地躺在千年茶树底下,怀抱一壶香茗,仔细品味"壶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长",既将凤庆茶叶的高香吮吸,也将天地人的谐和畅饮。
①有一种茶壶,其顶上围成一圈写着"可以清心也"五个字,而这五个字无论从哪个字起读都是一句赞茶的名句。即可读成以下五种: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②陆羽在《茶经》第一章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③引自滇红公司创始人冯绍裘先生著的《"滇红"史略》。
④《凤庆品茶》是原云南省民协主席,中国民协理事,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鉴尧先生在滇红公司的现场题咏。
⑤参见《民间茶谚知多少》。
⑥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⑦此联引自《凤庆茶厂志》228页,作者为凤庆老一辈文化人段天锡。
⑧好此为时任云南省副省长的牛绍尧为滇红公司的亲笔题词。当时,滇红公司叫"凤庆茶厂"。
(作者:佚名 来源:凤庆网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