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安化黑茶的起源与黑茶贡茶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现今可查的关于安化茶叶最早的记载,见诸唐代杨晔的《膳夫经手录》(公元816年成书),其中说潭州茶中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销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产量较大。五代毛文锡的《茶谱》更进一步说,渠江薄片"

  现今可查的关于安化茶叶最早的记载,见诸唐代杨晔的《膳夫经手录》(公元816年成书),其中说潭州茶中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销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产量较大。五代毛文锡的《茶谱》更进一步说,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茶谱》成书于公元935年左右,由此可见,历史上渠江薄片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渠江薄片是安化茶叶的一个重要历史源头,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明:"铁色茶,即安化县茶也。"在明代的茶叶著作中,"长沙铁色"就是全国96种名茶之一。〉〉渠江薄片是蒸青团茶

  近年来,省内、市内茶叶界一些茶书著者把渠江薄片当作安化黑茶的源起,甚至直指其为安化黑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正确的。

  从中国茶类历史的演变和六大茶类的产生大致年代来看,黑茶是出现较晚的一种茶类。因为茶类的形成取决于加工技术,决定黑茶形成机理的加工手段相对复杂,可以说是历史上其他茶类生产技术之集成。我们今天称呼的黑茶,最早是四川一带的"乌茶",出现在距今约1000年前后。当时的加工技术,蜀茶和汉中茶为全国之最先进。

  著述者把渠江薄片作为黑茶的依据,大约是因为《茶谱》中有"其色如铁"的描述。而实际上,渠江薄片应该是一种珍贵而精致的蒸青饼茶,这与历史上那个时期的茶叶加工方法相符,蒸青茶"其色如铁"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注意《茶谱》关于渠江薄片的另两个描写:"芳香异常""一斤重八十枚"。一方面,经过后发酵的安化黑茶不大可能有"芳香异常"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茶以"枚"计,更多是小饼茶、小团茶的称呼,宋朝的团茶和饼茶,都是蒸青茶。

  从黑茶主要用于边销的历史事实来看,它的功用在于满足以肉类为主食的游牧民族,而非以五谷为主食的内地人民。显然,史籍所记载的渠江薄片是内销产品。

  至于把安化黑茶推向更早的起源,则有待更多的史实和资料发现,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安化贡茶演变之浅说

  在封建王朝,凡一方之土特产,要将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纳,供皇族使用,称之为贡赋。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朝廷规定全国各地贡茶4022斤,其中湖南贡茶140斤,由长沙府安化县贡芽茶22斤、益阳和宁乡各贡20斤。安化贡茶为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所产,史称"四保贡茶"。

  明代初期,益阳和安化茶叶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从蒸青向烘(炒)青转变,并一直沿袭至今,成为绿茶生产的基本技术。"四保贡茶"应该是原料细嫩、品质上乘的烘青茶。安化贡茶历史由明及清,持续不断,朝廷每年清明时派人至龙阳(今汉寿)收取益阳、安化、宁乡三地的贡茶。三县贡茶至民国元年废止,安化茶纳贡共五百二十年。

  安化黑茶出现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安化黑茶生产始于十六世纪初。《明史》里《食货志·茶法》记载,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奏称:"商茶低劣,悉征黑茶。""黑茶"一词首次出现于史籍,这里讲的黑茶专指安化黑茶。

  历史上黑茶是安化的特产。地方向朝廷贡献方物,是为贡品,安化黑茶中品质优良的产品也就成为贡赋之物。黑茶产品品种较多,其中以天尖、贡尖为上品,花卷和引包为大宗。天尖、贡尖和千两茶(大的花卷)都有入贡。天尖、贡尖以"天""贡"命名,反映的正是其作为地方特产向天子入贡的性质。一般来说,大宗黑茶用于茶马互市;纳贡黑茶更多用于清朝皇帝对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的特殊赏赐。道光年间,经营黑茶的南帮商号干瑞升奉旨采办天、贡尖,供应皇室,为黑茶入贡之始,持续到民国初年。据称,前几年在故宫发现的遗存茶叶贡品中,跟普洱茶在一起的,就有安化千两茶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