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在北回归线上书写“一匹叶”的传奇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神奇的北回归线从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穿境而过,每年都有不少车辆从县城的主干道---回归大道驶过,把闻名遐迩的勐库大叶茶运往广东、上海、港澳台等全国各地,飘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

神奇的北回归线从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穿境而过,每年都有不少车辆从县城的主干道---回归大道驶过,把闻名遐迩的勐库大叶茶运往广东、上海、港澳台等全国各地,飘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勐库茶,来自远古时代的"这匹叶子"充满传奇,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红红火火的时候曾炙手可热,从2008年以来至今茶叶市场低迷的这段时光里,"这匹叶子"不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更让人刮目相看了。

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北半球16个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沙漠和草原的就有12个,而双江则是郁郁葱葱的林海,茶树生长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中,加之立体气候明显,地貌高差悬殊,最适宜普洱茶发酵和存储。"勐库良种,大叶名茶"吸天地之精华,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境内有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12000亩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专家认定双江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这是上苍的赐予。

因此,不管茶叶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双江的干部群众和茶企老总都不会放弃这一重要的传统产业。从历史上说,据史料记载,南宋淳祐年间茶叶就已成为当地大宗土特产品,目前全县已开摘的7.8万亩茶园中,就有1.3万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传统上,当地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茶,茶已融入民族的灵魂。从现实来说,茶叶是双江的支柱产业,全县16.6万人中涉茶人口达12.3万人,茶叶是广大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前景来说,茶仍是世界上的"三大饮料"之一,双江的茶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茶产业过去对双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则托举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希望。

市场退烧了,但双江人对茶产业的热情不减。"十一五"期间,他们始终围绕"做优基地、扶强企业、打响品牌"的茶叶产业发展"三项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使传统产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做优基地方面,到2009年末全县茶叶面积12.3万多亩,比2006年增3.96万亩。规模已经不是问题,重点是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化建设和认证。目前全县绿色、无公害茶园7万多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2万多亩。到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18913亩。县茶办创新办副主任杨绍雷信心十足地说,到今年底可实现2万亩目标。在扶强企业方面,目前全县有茶叶初、精制企业237户,其中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双龙古茶园茶厂等25户企业获QS认证。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年加工生产能力10000余吨(含永德分厂),已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初制、精制、产品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和双龙古茶园茶厂都已成为全市重要的龙头企业。在打响品牌方面,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勐库"牌商标和"勐库"牌系列产品、双龙古茶园茶厂的"勐康"牌商标及其系列产品已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省名牌产品"。

在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三项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企业发挥市场主体地位,首先是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不遗余力从源头上抓好产品质量关,实现了从政府直接抓茶叶生产,到政府扶持企业、企业扶持基地的转变。截至目前,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整合茶叶基地54000亩,其中无公害茶园43196.9亩,认证有机茶园10803亩,产量5000吨,涉及茶农18360户73440人。双龙古茶园茶厂等众多厂家也拥有了各自的有机茶基地。

为了发展有机茶,勐库茶叶有限公司不但与县职业学校联合培训茶农,董事长戎加升还亲自深入产茶区的每个村子,给茶农讲授种植管理有机茶的技术要领。目前,公司与基地全体农户签订了合同,给每户茶农制作了《鲜叶收购农户手册》,以高出市场上大众茶的价格收购鲜叶,茶农统一按有机茶生产标准要求管理茶园,严禁使用一切违反有机茶管理的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公司目前在双江已建成有机茶基地6个,每个基地都建立了有机茶协会,协会上对公司负责,下对茶农负责。勐库镇护东村马鹿林自然村是公司在双江的6个有机茶基地之一,126户村民中80%是佤族,共种植有机茶3084亩。马鹿林有机茶协会会长金赛忠对记者说:"我们专门有人昼夜把守基地的总路口,没人能够偷偷摸摸进去使用化肥农药,准许施用发酵腐熟畜肥和糖泥,但要协会批准,并在我们监督下施用。我们的有机茶卖价比市场上的大众茶高,要防止外头的茶混进来,我们严格检查验收评级。2007年茶叶市场红火的时候,寨子内有人试图帮外头人卖两袋鲜叶,冒充我们的茶,被识破后经批评教育,这个人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不再犯。从那以后就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

企业发挥市场主体地位,还表现为在政府的扶持下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大营销力度。2008年10至11月,县委、政府和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内地经销商、商会和市场管理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百名茶农万里行"活动,上百名茶农行程万里,奔赴全国茶叶销区以"茶园茶杯零距离、正本正源勐库茶"为主题推广促销勐库茶。2009年4月,县委、政府和勐库茶叶有限公司以"追本溯源勐库茶、品古赏今茶乡行"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马来西亚、法国、美国等的上千名宾客到双江以茶会友。今年4月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双江·全国茶友勐库茶乡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台湾、马来西亚、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700多名茶友再次聚会双江茶乡。这几次活动推介双江茶叶产业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每次活动都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对双江茶叶产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企业和茶农的心连得更紧了。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戎加升对记者说,从1999年至今,公司扶持农民买茶苗、修路、通水、新农村建设给水泥等,总计不会少于1000万元。自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老戎今年64岁了,他说公司今后的发展,下一代人如果不满意他现在的做法,什么都可以改,只有一条,就是对农民的感情不能变。双龙古茶园茶厂的厂长杨加龙也说,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厂家偃旗息鼓了,但为了茶农的利益,自己要有所作为。企业家心中有茶农,茶农与龙头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了。政府、企业和茶农心心相印,共克时艰、共度难关,是双江提升茶叶产业的重要保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市场跌宕起伏,让戎加升这样的企业家养成了"逢热不赶,逢冷不懒"的睿智眼光,增强了沉着坚定驾驭市场的能力。双江茶叶产业在低谷时期迎难而上,不只让人感叹,而且发展的后劲蓄得更足,让业界更加看好。当记者采访去年刚刚落户双江的招商引资项目---双江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家昌时,康家昌说,处于北回归线上的双江独特的气候、土壤资源条件最有利于产出好茶,他相信在双江生产出的乌龙茶,可以跟台湾阿里山的乌龙茶相媲美。该公司将在双江投资2000万元实施2000亩台湾乌龙茶开发项目。

双江茶,这匹在北回归线上的"叶子"充满传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正在书写着新的传奇。(毕应贵 严兴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