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山概况
易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属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易武古茶山最近几年比较出名的村寨有刮风寨、麻黑、弯弓、茶王树、古漫撒、丁家寨、落水洞等等,几乎村村寨寨都是普洱茶中有名的寨子,每逢春季产茶季节,总有成千上万的茶商慕名而来。
易武古茶山的地理环境
易武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 位于东径101°21′20″-101°35′54″,北纬21°21′10″-22°5′20″。海拔656-2023米,东面中部高,南北西三面低。最高的村寨三合社海拔1433米,最低的纳么田点海拔为730米。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数1600-2200小时,年降雨90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常保持17.7℃,土肥、年活动积温6000℃以上,利于茶树生长的温度15-23℃,一年200天以上。使易武成为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区域之一。纵观易武地形、地势、地貌,山多谷多,海拔900米以下热带气候的地区约占全乡面积的20-30%,其余为海拔900-2023米的亚热带 气候山区。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茶区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5-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古茶树分布区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漆树、董棕等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多,树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古茶山的人文及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易武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清朝的雍正年间,六大茶山的"普洱茶"就被列为敬献皇室的贡品,每年清明节以前的茶叶必须完成进贡任务后才能上市交易。易武的"车顺号茶庄"也因为进贡有功,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赏赐,授予"瑞贡天朝"的匾额。
依邦土千总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关于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依照《普洱府志》记载,笔者在此将漫撒茶山归入易武茶山的范围。)
易武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路,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汉话则称整董版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仍将易武、倚邦划回车里宣慰司管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易武茶山称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进入民国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易武是云南着名的古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种茶,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有几十亩树围超过1.5米,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片特大型古茶园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是濮人所种。
易武茶叶种植概况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这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在所辖3个村委会的多数自然村寨不论是中低海拔的山谷还是高海拔山梁,都有疏密不一的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全镇拥有古茶树古茶园总面积1.4万亩(含部分矮化低改老茶园),主要集中分布于麻黑、易武两个村委会的各个老茶山,树龄最高的水洞栽培型大茶树,树高10.33米、茎围1.06米,约有700多岁。古茶树茶种群体较纯,大都属普洱茶种(学名:阿萨姆种CamelliaslneSlSvarassamlca),有少数为勐腊种。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910-1463米之间的古茶山地区,树龄高的基本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植被较完好的古茶山。并有东、南、北三面分布多而西面少的特点,这与自然山势和人群聚居分布有关。
2004年,易武茶叶总面积为1.7万亩,其中古茶园和老茶园低改1.4万余亩,种植台地茶园3200余亩,拥有茶叶种植队9个,茶叶加工厂3个,家庭普洱茶作坊20余家,干毛茶总产量300吨,其中古茶园干毛茶产量百余吨:主要加工"七子饼"普洱茶、紧压砖茶、绿茶。易武按照传统丁艺加工的普洱茶,保持了传统普洱茶的外型和品质,享誉国内外。每年前来易武考察茶马古镇、茶马古道和订购传统普洱茶的海外茶商、普洱茶学者、爱好者一批接一批,易武传统普洱茶呈现山快速复苏的态势,方兴未艾。
易武古茶山所产茶叶的特点
易武自古就以出好茶、出名优茶而着名。据茶叶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这里古树茶叶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是:
1.植被保护较完整,生态环境平衡,大气无任何污染,古茶树、古茶园四周森林茂密,山青水秀,养分充足,极有利于茶树的自然生长。
2.气候湿热,光、热、水、土自然条件优越,使这里的古茶树常年生机盎然,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背茸毛多显毫。年可发多轮多次,年生长期长近10个月,2月下旬开采,11月中旬结束。
3.内含物丰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昔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