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就是他们,复活了百年老号福元昌——专访陈升河、余智畅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这是北京的9月,天高云淡。在紧邻长安街的东交民巷内,已经63岁的陈升河(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刚醒来,他看了看时钟,才早上九点,于是坐下来抽支烟。而因为连日奔走,再加上旅途中受了风,此刻

这是北京的9月,天高云淡。在紧邻长安街的东交民巷内,已经63岁的陈升河(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刚醒来,他看了看时钟,才早上九点,于是坐下来抽支烟。而因为连日奔走,再加上旅途中受了风,此刻的他正在发烧,可他还是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

"因为这一辈子都在忙,所以对我而言,工作就是快乐。"见到我们的第一眼,他开玩笑地说,"今天的主角是茶不是我,但这茶的味道,却是费尽十年的光阴才寻回来的。"他回头,看身后的另一位老人(福元昌号后人余智畅),在目光相接的刹那,他们一起点头

只听陈升河轻轻地说:"因为我们的人生,不再有许多个十年。"

一场沧海桑田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下拉前可温习茶语网相关文章"我们见证了这家百年老号的重生"

两个人和一家老字号,远道而来的寻踪

茶语网:请问陈老,但凡了解普洱茶的人,很少有人不羡慕陈升号的江湖地位,而你已经创造了经典,为何还要复活一个传奇?

陈升河:并非刻意地挖掘,其实陈升号也好,福元昌也罢,都是制茶人对普洱茶理解的一种技艺展现。所不同的是,福元昌是属于整个国家的记忆,我们不忘往事,才能做好现在,所以才有陈升福元昌的问世。

2013年嘉德拍卖会上拍出1035万元人民币成交价(一筒)的福元昌圆茶

茶语网:陈升号收购福元昌号是在哪一年?这样的传奇复活,为何一定是在易武?为何偏偏是福元昌?

陈升河:那是2006年的事。其实,不是我选择了福元昌,而是冥冥中的缘分,让我听说了福元昌的故事。就在十年前的易武,就在看到衰败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老茶庄的那一刻,我整个人被触动了,从此四处寻访有关福元昌的一切,最后找到了余老。

茶语网:请问余老,作为福元昌号后人,当有人找上门来,要复活自己祖父留下的老字号时,你是什么感觉?

余智畅:太激动了,可是却不敢相信,因为我祖父的名声曾影响过一个时代,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我们一直没有恢复福元昌的光彩。而且福元昌号的老宅,在19704月经历过一场大火(幸未烧毁),1986年时已经卖给了别人。

而他想记录,那段不能忘怀的往事

茶语网:那么2006年,余老正在做什么?

余智畅:我已经从地方上退休,回到易武乡下和儿子一起包荒山种点茶,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量太薄弱,一年下来也就做两百斤茶左右。我自己在做茶的过程中,曾经想方设法从家族所有健在的长辈包括我父亲那里,寻找一些祖父余福生当年做茶的秘方,但留下的书面资料确实少,我就请我父亲口述当年的生产情况然后做记录。

茶语网:也就是说,你父亲当年还健在,你们之间进行了对民国时期福元昌号工艺的探讨?

余智畅:是的,民国时期的福元昌号在我祖父手中达到了茶号声望的最巅峰,因为用料好、工艺好,福元昌号圆茶在国内外都有一批忠实的顾客,销售的范围非常广。我父亲从童年开始,就耳濡目染我祖父的普洱茶庄经营,对整个工艺流程,他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茶语网:你祖父时代的福元昌号圆茶,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余智畅:我父亲跟我说过,当年福元昌号所出的茶,全是古六大茶山地区头春季的上好原料,工艺方面由我祖父掌握核心技术,整个茶叶的风格是特别有韵味、有阳刚之气的那种。

再见福元昌,是一个家族的盼望

茶语网:请问陈老,你和余老见面是在什么时候?就是2006年吗?

陈升河:是在两年以后,2008年的秋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见了面我才知道,余老他也一直想见我。当时他一边走来走去地看余家老屋,一边谈他父亲对福元昌号的回忆,根据回忆指认福元昌号当年生产加工的各个场地。而那些回忆有很珍贵的历史价值,我们后来专门进行了记录和整理。

茶语网:当时余老为什么走来走去?是想起了往事,你的童年和少年?

余智畅:我是太激动了,一进门就去看我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地方。我祖父余福生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当年他在老宅院子里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还叮嘱父亲要传承家业,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亲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他心里忐忑啊,一个80多岁的人,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儿啊你爷爷还没有瞑目,福元昌的茶脉咱们不能断啊!我一进这个房子,所有的前尘往事就都回来了,一幕幕、一历历,似乎连民国时期的余家马帮都还站在院子里。

茶语网:陈老在修复福元昌号时,中间经历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陈升河:其实修这些房子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我在收购福元昌的时候,自己是一个已经做了三十年乌龙茶的广东人。而我们南方的风土、树种、工艺都和云南大不相同,如果不到云南、不上茶山,我想自己是很难想象在中国西南的这片土地上,竟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能在人工技艺的帮助下,制成最经得起岁月回味的普洱茶。所以,当时我对整个云南普洱茶原料特性和工艺演变认识的不足,才是最大局限。

为寻回滋味密码,他走过万水千山

茶语网:为了改变这一点,陈老后来做了什么?

陈升河:一个字,跑。为了找到属于福元昌的滋味密码,我在几年时间里,横跨云南几个州,跑遍了这里百分之七十的茶山,有一些连路都没有、连年轻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我也进去了。有好多人不解我这自讨苦吃的行为,但我觉得,一个人若想真做成一件事,他一定是不考虑年龄、不计较身份,一定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茶语网:属于福元昌的滋味密码,你找到了吗?

陈升河:福元昌是属于上个时代的记忆,我们现在传承一个老字号,不仅仅是恢复,而且还要提升,所以我通过一方面梳理原料体系、一方面又和余老讨论工艺定型的方法,最终确定了陈升福元昌号的风格和方向。这件事,做了整整十年啊!

茶语网:反复讨论、反复推敲、反复试验、反复确定,这件事特别难吧?

陈升河:我身边所有的人都知道--在我的陈升企业里,无论多少茶样过来,一般品质的原料都进不了我的仓库。为了陈升福元昌能推出完美传承当年老号风格的复刻饼,十年来,我不但喝掉了很多有幸留存的福元昌老茶,而且对现在的六大茶山古树茶的原料,每年都在不停测试,反复做工艺上的定型摸索。因为你想,做一个全新的企业没有包袱,而恢复一个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你只能做得更好才能不负众望,这个起点太高了。

茶语网:原来陈升福元昌号的背后,有着这么多的心血,可是你也说原料是最关键的,如何保证现在推出的传世、经典、圆茶、福茶四个系列,与当年有相同的风味?

陈升河:我现在可以自信地说一句,我已经找到了组成当年风味的密码,所以当我们拥有了同样优秀的原料,又额外获得了这近百年的光阴时,我们的茶味其实被时光淬炼得更出色了。

传承有时比生命还重要

茶语网:现在要问余老,从福元昌到陈升福元昌,这一步的跨越你们是怎样协作的?

余智畅:我们2008年见了第一面,到第二次见面就是2012年了。这四年时间里,陈升公司请我担任了陈升福元昌的荣誉顾问,我们俩反复通话无数次,经常有时候夜很深了,我们两个老人家还抱着话筒讨论陈升福元昌的工艺确立。谁能理解两个年龄加起来早就超过一百岁的人,钻研茶叶的这种热忱呢?谁又能理解我心中这份矛盾的心情?但是陈先生理解,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放心,这茶做出来了,绝不会给你、还有你的祖父丢人。

茶语网:陈升号在收购福元昌号以后,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论证和修缮,而为了老屋,陈老为整个易武修了很多条路,这么大的工程,中间有遇到困难吗,余老?

余智畅:其实无论是我,还是陈先生,我们都经受了很大的非议和阻力。当年的易武还处在一种未完全开放的文化氛围中,曾有老号附近的乡邻坐地起价,向陈先生要老街修路的地皮费,我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他们才放弃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而任何一个今天到易武的人,经过我们的茶庄,看到易武老街这整齐洁净的道路时,他无法想象这中间的曲折。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人生的使命感、荣誉感有时比生命还要珍贵,对我来说,那就是传承。

陈升福元昌号,故事才刚刚开始

茶语网:福元昌的味道回来了,余老现在还有遗憾吗?

余智畅:就在福元昌老号修建完成的那一年,20127月,我父亲去世了,他走得很安详。要说我还有什么遗憾,就是父亲没有亲眼看到茶号修葺一新的这一天,他早走了一步。而我站在院子里,看着从前的老照片和脚下的易武老街,想着长眠在对面山坡上的祖父,只觉得物是人非。那个时候,陈先生过来拉我的手,他说--你看,我答应你的事、我答应你们余家人的事,现在实现了。我当时眼泪忍不住就下来了。

茶语网:请问陈老和余老,当两个年龄加起来早就超过一百岁的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陈升福元昌而努力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陈升河:没想到在我人生的后半段,因为我对茶叶的热爱、因为我对一段往事的执迷,竟然收获了人生中极难得的友情--我和余老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他把福元昌号的旗帜传给了我,我就用自己的名誉保证它的发展,福元昌已是往事却不能忘,而陈升福元昌还有更多的内容要填充。

余智畅:这一切竟不知如何形容,重建家业原本是一个梦,就在它成为现实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再不后悔曾经来过这世界。

以上内容(含图片)均属茶语网原创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涉权必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