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人在草木间
关于茶的故事源远流长,有这样的一个传说: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认为英国人离不开茶叶和大黄,只要禁止茶叶和大黄出口,就可以导致英国人死亡。虽然有些夸张,不过茶叶在清代就已经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饮料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茶叶究竟是如何从山间一片小芽变成我们满口清香的呢?本书的编者们历时近一年的时间,遍访蒙顶、峨眉、余杭、西湖、皖南、潮州、云南、福建、台湾等茶叶原产地,深入茶叶主产区,与真正的茶人面对面、朝夕相处,与他们一起采茶、做茶、品茶,为我们揭开蒙顶甘露、峨眉绿茶、阳羡茶、顾渚紫笋、径山茶、龙井、徽绿、祁红、安茶、凤凰单枞、普洱、景谷大白茶、滇红、福鼎政和白茶、福州茉莉、岩茶、正山小种、乌龙、台湾茶的种植、采摘、制作的精要,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了背负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的茶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一次探访茶源的旅程,留给我们一抹心香。
400年来,在中国最负盛名的茶叶当属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也是唯一一款出身闹市的名茶。其实"狮"、"龙"、"云"、"虎"、"梅"这五个产区的龙井茶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其他地区的只能称为浙江龙井。龙井茶产区山势不高,无冻顶之高冷,但是由于大部分一级核心产区都是"白砂地",即石英岩风化形成的碎石土壤,这种以砂石为主的地貌孕育出的茶树会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其实只要是以岩石、砂块、瓦砾等为主要地貌的茶园都会生产出非常好的茶叶,因此,《茶经》上这样记述: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另外就是西湖龙井制作耗费巨大的精力和人工,火候等极难把握,因此西湖龙井成为众多名人雅士所孜孜追求的雅物。
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有明显的不同。东方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讲究文字记载和在工具帮助下精确化、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在种茶上也是如此。英国人在印度种茶,用的是典型的西方的思维:标准化、可复制。而中国的茶叶由于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工艺过程、不同的采摘时间和制作过程,甚至制茶师傅的手法的些许差异,茶叶味道就会千差万别,很难统一衡量。而英国人"采用了不同原料的拼配混搭,把茶叶香气、滋味、耐泡程度都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也正是因为这样标准化的流程和大众化的口感、批量化的生产,才诞生了立顿这样的大公司和始终如一的口感。
武夷岩茶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与风味,早早就成为外销的重要货物之一,在清代中期达到顶峰。鸦片战争的爆发,使英国人意识到如果清政府真正禁止鸦片与茶叶的交换贸易的话,英国对于茶叶的大量需求就会得不到满足。因此英国人罗伯特·福特尼(Robert Fortune)在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委托下,来到武夷,偷取了茶种,搜集产业种植方法,甚至还带走了几名熟练的产业制造的师傅,来到印度,使这一几乎只有中国出产,并且必须有中国特有制造工艺才能得以成品的茶叶迅速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流传开,从此中国的对外贸易一落千丈,而罗伯特也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
跟随著者的脚步,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个产区,更多的执着于茶的人都在不约而同地走向同一条路,那就是回归自然,放弃那种速成、莽撞的心态,对茶采用放任的态度,甚至连有机肥也不用,完全让茶园恢复自然生态。当然这样的坚持是辛苦的,也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人,他们真的把茶看作大自然的恩赐,把人看作自然界草木间的普通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造物主。相信有这样的坚持和心态,不但会种植和制作出极品的好茶,也会造就我们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让我们真的能够体会禅茶一味,真的能够品茶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