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加工战略解茶叶原料之困
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村民王飞近几年来变了:他每天不再忙着田土中的农活,他忙碌的是自己100余亩的茶园,他茶道从一个欠债2万多元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200多万元资产的老板,这是该县积极推进茶叶加工业带来的显著变化。目前该县茶叶加工初具规模,全县茶叶加工厂已有30多家,有各类设备300余套(台),厂房5000平方米以上,加工工艺和制作技术都有明显提高。品牌开发亮点突出,以"坪山贡茶"、"泉都碧龙"、"泉都云雾"为代表的石阡名茶先后荣获"三金一特"殊荣。
积蓄力量,摆脱"殖民地"
五德是该县的"贡茶之乡",盛产名茶,"坪贯贡茶"曾扬名数百年。目前,该镇有茶园面积2万余亩,很多种茶大户致了富。近几年来,每到采茶季节,都有一些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如每公斤独芽茶青的价格为80元左右,即便是普通茶青,也要卖到10元。当地一个"留守中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每天放学回家就去采摘茶青,最多的一个月收入1300元。
因为市场需求大和茶园分散等原因,部分当地人还专门做起了茶叶经纪人,将零星的茶叶从各个茶农手中收购来,再转卖给江浙一带的茶商,有人最多一个月赚了6000多元。
然而,当地茶农所不知道的是,外地茶商收购茶青后,运送到外地进行深加工、包装,然后高价出售,如用"独芽茶青"制作的干茶,每公斤至少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而鲜叶成本最多只需要300元左右。
另外,一些省外客商专门收购石阡的干茶,然后再进行包装、贴牌,如用"龙井"生产工艺制作的"泉都碧龙"和以"碧螺春"工艺制作的"泉都云雾",就被人贴上龙井和碧螺春出售。
然而,贵州人论茶道,言必称"贵定雪芽"、"都匀毛尖",即便在铜仁地区,"梵净翠峰"也是最响亮的品牌,却很少有人说起石阡的"坪贯贡茶"。"石阡茶叶名声不在外,是因为地域文化处于弱势,加之又对品牌塑造不力。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它优质茶叶产地的属性。"
该县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没有受到工业化破坏,适宜茶叶栽种和生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坪贯贡茶"曾是朝廷贡品;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至今在浙江西湖梅家坞一带,仍保存有上万亩石阡苔茶品种。
在品牌方面,该县茶叶也并不是没有建树。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该县开发的"泉都碧龙"、"泉都云雾"连续三届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优质奖和特等奖等奖项,近年开发的"坪山翠芽"等也好评如潮,而泉峰百花牌苦丁茶,是首批国家卫生部认证的保健产品。
2000年,石阡的茶园面积只有1万亩左右。然而,该县却决定将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0万亩,规模直逼贵州茶叶老大哥湄潭县,据介绍,该县幼龄茶园和良种无性品种达到6万亩。新栽种的品种主要为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石阡苔茶、龙井长叶等。
加工战略启动。按照规划,到2015年,该县茶园面积预计将发展到2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使茶叶产业成为该县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发展自有品牌,实现加工业的本土化",县长赵贡桥说:"近几年内,石阡县还将进一步扩展茶园规模,并重点塑造'泉都碧龙'、'泉都云雾'、'坪山翠芽'等自有品牌。县里将大力扶持本地的茶叶加工企业,把分散的小加工厂相对整合起来,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等,这是石阡县欲摆脱加工业落后的重要举措。"。
为了帮助茶农销售茶叶,该县已经出台计划,规划在县城建成1个茶叶专业市场,并在18个乡镇茶区建成20个小规模的茶青和干茶专业市场。
目前,全县共有15家大小茶叶加工点。如坪山农民肖光亮,自家种植了300亩茶园,以前只卖茶青,今年,他投资6万元建成了一条生产线,也收购当地茶农的茶青进行深加工,产值已经达到10多万元。
随着"东茶西移"大潮推进,该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引进和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石阡。浙江泰和茶叶有限公司与该县政府签下了3060亩国有茶场承包开发合同,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进行茶园改造和基地建设,江苏大海集团投入200万元在五德镇、坪山乡等地建起精制茶加工厂,进一步整合了全县茶叶资源。
今年5月22日,石阡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福建投资商注册成立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总投资1亿元开发石阡县有机茶产业。到20tieguanyin11年投产后,将成为集茶叶示范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地方龙头企业。此外,该县还计划建立20座初制茶叶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