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宁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项目支持
网4月24日讯 "昌宁县要依托县内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从古茶树保护、开发、利用入手,努力把示范项目落实好、实施好,做出特色,力争总结出一套昌宁保护古茶树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行动中来。"这是在4月20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帮扶西南山区贫困茶农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和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孙伟林对昌宁茶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
据了解,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古茶树3.69万亩,15.4万株,年古树茶产量达300多吨。其中基部径围50公分以上的有3.1万株,最大植株高15.8米,树幅6.7米×8米,基部最大径围3.4米,树龄在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昌宁古茶树不仅分布广、数量多,而且品种全、品质优,有大理茶、滇缅茶、普洱茶、秃凡茶、五柱茶5个种及1个变种。
除丰富的古树茶资源外,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首批命名的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的昌宁茶产业发展同样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稳定面积、调优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保护资源、建设文化"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适度扩张茶园规模,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茶叶产业逐步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呈现出基地规模大、加工能力强、知名品牌多、支撑作用显的特点。,全县茶园面积25.03万亩,干茶总产达1.9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100元,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8%。
该项目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承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昌宁县人民政府协作完成。项目将致力于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项目实施,提高贫困山区茶农素质,建立政府、协会、企业、茶农多元保护体系,为古茶树健康生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古茶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茶农收入的可持续增长。